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长假综合症,长假综合症注意事项

2016-06-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傲晴

一、长假综合症的症状

  症状一:视觉疲劳症

  表现:长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看碟,眼睛红肿、身体酸痛。

  病因:长时间面对屏幕,增加了眼睛和大脑的负担!

  对策:不要过长时间对着屏幕,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比如胡萝卜。因为维生素A对防止视力减退有一定的效果。

  症状二:假日消化不良症

  表现:肠胃不适,并伴有厌食倾向。

  病因: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热量高的食物,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对策:节制饮食;补充适量维生素B,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改善。

  症状三:上班恐惧症

  表现:身心俱疲、精神涣散。

  病因: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相比,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种种不适。

  对策:在节日前后注意合理调节安排工作,适量补充泛酸,能有助于防止疲劳。

  症状四:旅游后遗症

  表现:感冒发烧、角膜发炎、牙痛、口腔溃疡。

  病因:旅途劳顿和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外加环境改变、水土不服,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是导致以上症状的病因所在。

  对策:建议外出旅游者合理安排作息,补充维生素以提高免疫力,维生素B2,它能消除口腔、舌、唇发炎症状;维生素C则有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功效。

二、长假综合症的预防手段

  第一,在节日开始前就要明确一点:假日期间休息是第一位的,应尽量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第二,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不要把体育比赛、外出旅游、长时间打牌等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安排在假日的最后一天,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恢复体力;

  第三,亲朋好友聚会,加些菜喝点酒无可厚非,但饮食不要过量,饭菜不可太油腻,不要大量饮酒和吸烟;

  第四,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药的,不要因为生活规律打乱而忘记按时服药,一旦病情有变化,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掉以轻心延误诊疗。

  第五,外出旅游行程中应及时休息,以补充体力;旅行中多洗热水澡;长时间乘车船时,应适时到车厢或甲板上走动,活动筋骨、做深呼吸,以减轻疲劳。

  第六,沉迷麻将使参与者大脑紧张,精神难以松弛,情绪急剧波动,这是造成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第七,在酒桌上尽量做到应酬适度,在饮食中要特别注意荤素搭配。

  第八,通宵达旦地玩电脑游戏会使眼睛红肿、神经衰弱和身体酸痛,顾不上吃饭,会导致胃出血。

三、长假综合症注意事项

  1.全面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从上面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出,防治“长假综合症”需要补充很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其实质是冰山一角,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还多着呢。因此,专家建议:不如选择复合型的维生素矿物质片,比如善存等。它是目前市场上较全面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每粒含有A-Zn 的3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坚持服用,就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全面均衡需求。

  2.适度休息。

  长假的确是很疲劳,假期最后一晚最好能洗个热水澡,增加身体血液循环的速度,洗去多日假期活动所带来的疲乏。在假期结束后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时需要多注意业余时间的休息,以补偿和恢复假日积累的疲劳。

  3.适时地转换好“角色”,调整好心态。

  假日最后一天晚上,应该从七天的“休闲者”圈子里走出来,静静地梳理一下第二天上班后应该做的工作,把节后繁忙的事情尽可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至于一上班就陷入应接不暇的忙乱之中。

  4.慢慢调整

  刚刚上班的那几天不要马上投入高难度的工作,尽量先安排耗费体力和脑力较少、压力较轻的工作,慢慢给自己上发条。

四、长假综合症的调节方法

  心理调节

  1、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节日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上班族建议:上班族要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补充睡眠,合理饮食,也可以想想节后的工作安排和今年自己的工作目标。上班后,一旦出现某些症状也不要着急,白天工作时可以喝点茶、咖啡提神,中午小憩一会儿,晚上争取早睡。一般说来,一两周后就可以恢复。

  老人建议:应注意休息,儿女要多关爱。专家建议,老年人要在儿女们上班前尽快调整到平日的作息时间,如果入睡困难,可适当服用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恢复因节日中断的晨练、户外散步等活动;要调整心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聚、聊聊。

  孩子建议:应及时收心,休闲读书相结合。专家建议,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包括休闲和学习在内的完整的节日计划,内容要丰富健康,做到适可而止。孩子们应该考虑寒假作业是否完成,心中要有下学期的学习目标了。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饮食,让他们读些课外书,带孩子去趟书店。

  2、适当变换环境,使心理宁静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在春节的长假里,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听听音乐、读本好书……都是很好的休闲方式,可以使人们的应激心理状态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来。春节出游应注意外出时的自我保护与调适,比如不要把旅游行程安排得过满,以免使自己过于紧张;注意及时休息,及时补充体能;易失眠者应该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健睡品。对于年老体弱者,最好不要做远距离的长途旅行。

  饮食调节

  应食食物减少大鱼大肉之类的食品,多吃些果蔬,限制烟酒。避免过冷、过硬、过辛辣的饮食及可能已经变质的剩饭菜;如果发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马上送医院就诊。对患有神经性厌食的人,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也可由旁人给予及时的开导、解释和鼓励等心理诱导;最佳的方法是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上来。

  专家建议:回家后首先要注意充分补给面包、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双糖及多糖元素的食物。糖就像我们身体的燃料,所有器官,尤其大脑、肌肉,都需要消耗糖,通过食物摄入糖,对于我们就像强心针一样,可迅速消除疲劳。再就是要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尤其是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等,以及维生素C,因为它们都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对消除神经系统疲劳,调节激素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矿物质,特别是盐和钙的补充也很重要,因为它们能促使酸碱度平衡和渗透压恢复稳定,缓和肌肉疲劳,可以多吃海带、紫菜、牛奶、猪肝等食物以得到铁质、矿物质的补充。要选用易消化的食品,动物性蛋白质可吃鸡蛋、香肠、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可作为维生素的来源,又可调节胃口。在肌体疲劳困怠、食欲显著减退情况下,主食可改吃面条、麦片粥之类食品。也可喝些热茶、咖啡等含有*的饮料,它能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达到抗疲劳的目的,巧克力也有类似作用。

  上班调节

  1、想象法。坐在座位上,调整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慢慢闭上双眼,开始深呼吸,让自己的心中或脑海中出现过去工作快乐的场景,如获得赞扬、受到肯定、开发业务等。

  2、慢慢热身。上班前先整理一下头绪,如自己的工作日程等,等到上班时再看看相关资料、图片、文件等,和客户取得一些联系,如互相问候等,这些慢慢的接触和热身,有利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上班前后有计划地调整好生物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以通过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对自身生物钟进行调节。慢跑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有助于舒缓精神紧张和兴奋,重新集中注意力,面对即将投入的工作。

  4、上班前后不要参加引起情绪高度兴奋的活动,应静静地梳理第二天上班应该做的工作,以免一上班就陷入应接不暇的忙乱之中。

  5、上班后不要热衷于和同事讨论长假的见闻,以免分心。

  6.对上班感到恐惧,工作时容易产生困倦,诸多节后的“症状”和一个人如何安排他的长假生活有关。有的人在长假时过于放纵,一直在安排*活动,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是释放得厉害,日后越是难以调整过来;另一些人则是相反,整天睡觉,这种看似“收敛”的休假安排,其实也是一种发泄,呈现出一种回避的心态,这在节后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心理反常。因此,一个“适当的、有集体意味的、有计划性的”假日安排,有利于节后进入工作状态。

  心理学有一种“列表”方法:纵轴代表事情的紧急程度,越向上代表越紧急;横轴代表事情的重要程度,越向右代表越重要。两轴交叉,外围封闭就形成一个“田”字,职场人士可以罗列出节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事件,将它们填入“田”字的四个空格中,从而找到“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方法是对一个人节后的工作进行预测和评估,让人的心理和节后的工作衔接起来。职场人士可以在日后坚持使用这个方法,从而提高把握自己行为、自我情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