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典型症状 慢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16-08-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听兰
一、慢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对于很多人而言,慢性肝炎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一般急性肝炎的发病比较急,人们可以很快就发现,慢性肝炎在早期的时候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慢性肝炎这个疾病,那慢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肝炎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现,可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黄疸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
二、慢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各种慢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概述如下:
1、慢性乙型肝炎(CHB):一般认为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宿主免疫应答和反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宿主不同的免疫反应,包括个体的遗传和代谢差异,HBV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和专柜也不同。免疫耐受期为基本上没有免疫反应,血液内病毒高载量,但基本上无肝损伤。免疫激活器为部分免疫应答的出现,肝损伤导致活动性肝炎,病毒载量有所减低,但免疫反应不完全,所以病毒不能被清除。如果免疫应答与病毒复制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则表现为肝炎的活动度降低和病毒载量的下降。如果病毒基因发生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则出现HBeAg阴性的慢乙肝,而HBVDNA阳性。
2、慢性丙型肝炎(CHC):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3、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其基本发病机制为机体对自身抗原耐受性被打破,从而激发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相应的靶抗原,造成细胞的凋亡、坏死和炎症反应。
4、慢性酒精性肝病(ALD):ALD的发生和发展至少与下述机制有关:①氧化应激: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ROS),氧自由基的毒性反应,使人体发生氧化应激,是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②乙醛的毒性作用:乙醛是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是造成慢性进行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内毒素:ALD患者肠道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均有增加,而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不足,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肝脏炎症损伤。④乙醇的毒性:乙醇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NAD+,引起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诱发低血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引起脂肪酸堆积导致脂肪肝;乙醇也干扰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此外长期摄入乙醇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营养不良。总之过度饮酒引起的ALD,是多种机制序贯或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机制互为因果、相互诱导、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5、药物性肝病DILI:药物的肝毒性分为可预测性和非可预测性肝毒性两种;前者肝毒性大小与用药剂量有关,有量-效关系,在动物实验中可以复制;后者与机体的特异质有关,没有明显的药物量-效关系,难以预测且不易在动物实验中复制。临床上DILI绝大多数是后者这种类型。DILI的发病机制为药物本身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或者通过免疫机制而造成病变。免疫机制为药物作为半抗原在体内形成新的抗原,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刺激T细胞和B细胞应答,导致以免疫反应为主的免疫性损伤。
三、西医治疗慢性肝炎的常规方法
慢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保肝、抗纤维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预防肝癌等等,其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原则。
1、保肝治疗
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素类制剂、五味子类制剂等。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2、抗纤维化治疗
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3、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包括普通干扰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适用于慢性乙肝以及慢性丙肝患者,疗程至少1年。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取决于HCV基因分型以及对治疗的应答快慢。治疗4周内出现丙肝病毒低于检测线者(俗称为阴转),称为有快速应答(RVR),此人群对干扰素治疗效果最好,痊愈率达到87%。
4、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这类药物只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在中国*有以下四种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国际上还有第五种药物:替诺福韦(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用于治疗对以上四种药物耐药的患者。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抗病毒疗效好,副作用小,且服用方便,每日1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延长了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明显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缺点是需要长期服用,并且有耐药的风险。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特殊药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并且需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定量。若随意服药停药,会促进乙肝病毒耐药的发生及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5、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保肝药物难以控制的肝功能反复时,行肝穿若提示肝内炎症活动明显,则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另一种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6、预防肿瘤的发生
慢性肝炎病史长,发生肝癌的机率增加,补充微量元素硒有助于增强抗癌能力;此外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利于增强预防肿瘤的能力。
7、去除病因
禁酒,停止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对于酒精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病患者尤其重要。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也有重要意义。
四、慢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预防慢性肝炎,就要从预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做起。
一、预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来预防,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越高,对人体的保护能力越强。注射乙肝疫苗之前,需要检查肝功和乙肝五项。通常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二、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减少血源性传播。
三、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
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纹身和美容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四、性传播的预防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复制阳性期,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的孕妇,应该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实行母婴阻断,成功率>95%;对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