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脚肿了怎么才能消肿 学会这些方法让你尽快消肿

2016-08-1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念真

一、脚肿了怎么消肿四个妙招轻松消除肿痛

  1、高度酒洗脚

  在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用温水泡脚,等脚洗干净的时候,再同高浓度的酒来擦拭浮肿脚面。这时候你会发现皮肤上面的酒很快就被吸收了。然后就可以安心睡觉了,第二天起来你会发现肿完全消了。小编提醒,最好每天晚上都这样做,那样效果会很好的。

  2、按摩脚

  MM们在穿了一天的高跟鞋后脚会很胀,很痛,肿起来,类似于这种情况可以先把脚先用温水泡上半个小时,洗干净后,将脚擦干。自己按摩脚底,脚背部分,尤其是脚底中间部分的涌泉穴(将脚尖踮起来,在脚底中间部分会出现一个凹进去的地方,那就是涌泉穴位置),将脚按摩半个小时后方可休息。每天这样按摩一下不仅能消除脚肿还有益于身体其他器官的健康。

  3、泡脚

  每天晚上临睡前坚持用温水洗脚半个小时,在洗脚的同时要间隔的搓洗脚依次起到按摩脚的作用。

  4、垫高脚

  每天晚上在休息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在睡觉的时候找一个物体,能将脚太高就行。平躺入睡,第二天明显的感觉到脚肿消了不少。孕妇很适用这样的方法。

二、脚肿了怎么办才能让肿痛尽快消除

  1、饮食调理

  怀孕后由于身体调节盐分、水分的机能下降,因此,孕妇要控制好盐的摄入量,一般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为宜。对于一些含盐量较高的腌制品,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水肿与营养不良也有一定的关系,营养性低蛋白血症、贫血等也是准妈妈水肿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因此,在孕期也要注意摄入优质蛋白(如肉、蛋、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等)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

  2、充分休息

  到了孕晚期,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了静脉血管,使回流心脏的静脉血液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从而导致水肿的症状,特别是久站久坐,下肢水肿会更加严重。因此,孕妇要注意站立时间长了要适当坐下来休息,坐的时间长了也要换换姿势,活动一下双腿。

  3、正确的卧躺姿势

  在睡觉的时候选择侧卧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笔避免下肢静脉被压迫,有利于减少血液的回流。平躺着找个物件将自己的腿抬高,也可以有效的加快血液回流。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4、适当散步

  散步是一项非常适合准妈妈的运动方式,散步时小腿肌肉的收缩能够帮助静脉血顺利返回心脏。

  5、按摩小腿

  饭后坐着看电视或聊天时,准爸爸可以帮准妈妈捏捏小腿和脚,以帮助预防和消除水肿。

三、老年人脚肿是怎么回事

  1、营养性脚肿,多由于老人进食少,优质蛋白缺乏,消化功能减弱引起的。厌食而又脚肿的话就是这个原因。

  2、下腔静脉性脚肿,主要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一般表现为一只脚先肿,单侧脚肿。

  3、气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脚肿,天热时,人体的周围血管大多处于扩张状态,使毛细血管充血,所以使皮肤、皮下及软组织均呈现轻度的肿胀,同热胀冷缩是一个道理。

  4、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脚肿。象患有心脏病、心功能减退以及肾病的老年人,多有脚肿的现象。比如肾炎就可以引起脚肿,某些脚肿可能是一种疾病的预兆,要引起重视。高血压也可引起脚肿。

  5、功能性脚肿。虽说不严重,但可持续数年,且至今原因不明。

  6、钠盐摄入过多、用药不当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脚气病等引发的脚肿,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7、特发性脚肿:多见老年女性,多双脚同时出现,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四、老人脚肿了怎么才能消肿

  1、泡脚消肿

  泡脚是消肿的最常见的也是绝佳的办法,患者可以用温水天天泡脚,每次十五分钟左右,也可以用冬瓜皮汤来泡脚。

  2、食疗消肿

  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赤小豆、花生、大枣各100克,放少许冰糖一起煮汤食用。

  绿豆、薏米仁各100克,同煮汤食用。

  鲤鱼1条重约250克,赤小豆100克,一起煮汤服用。

  母鸡半只或童子鸡1只,与黄芪100克一起蒸熟,喝汤吃鸡肉。

  青头雄鸭1只,与冬瓜1000克一起煮汤食用。

  猪腰2只,杜仲10克,核桃仁50克,一起煮汤食用。

  鲤鱼1条重250克,冬瓜500克,加水清炖,吃鱼食瓜喝汤。

  冬瓜50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适量,加盐少许,吃瓜喝汤。

  玉米须、冬瓜皮、赤小豆各适量,煎汤代茶饮,连服至浮肿消失。

  3、运动消肿

  老人应该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