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颈椎病的方法 治疗颈椎病需要多注意什么
2016-09-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调节颈椎病的方法都有什么
第一:坐久了适当的放松
适当增加工间休息,利用休息和活动时间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第二:坐立姿势要重视
伏案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坐姿,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并适时改变头部竖立形态,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颈椎病的发病率;枕头合适与否对防治颈椎病很重要,原则上对枕头的要求如下: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枕芯以木棉和荞麦皮为好,适当装填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通过枕头的帮助,形成正常椎位,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第三: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戒除
对已患有颈椎病的患者,颈椎的再次伤害无疑雪上加霜,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防止剧烈的活动扭伤或者拉伤颈椎。另外,睡觉习惯不良或者枕头原因造成的落枕也会加重颈椎病;生活中要注意颈椎保暖,不要让颈椎直接处于电扇、凉水、空调等低温条件下,温差高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诱因。
二、中医如何调节颈椎病更好
1、针刺通络镇痛法
针刺取穴原则为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根据辨证结果配合相应穴位。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或者圆形及条索形阳性反应点,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为主穴,每次针刺3-4穴。
2、推拿整脊法
患者保持安静状态,全身放松,呼吸调匀,医者全神贯注,从丹田运气,力到达双臂通过肘部最终到达双手,为患者施力。该手法分为舒筋解痉类和整复松粘矫正类。
3、中药治法
用防风、土鳖虫、红花、泽兰、木香、三凌等制成活血、消炎止痛膏药在患者颈部、肩背部贴敷12-24小时,每日更换1次,连续使用不超过10次,皮肤过敏患者禁止用此方法。
4、牵引疗法
患者坐在牵引椅上,戴上牵引带,将牵引带固定于患者枕部和下颌部,头部前倾15度,首次牵引重量为3-5kg,之后根据患者情况适量增加牵引重量。每次20-30分钟,牵引最大重量不超过10kg,不能长时间牵引。
按摩不能根治颈椎病,首先从治疗来说,按摩不治本,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其次,按摩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结果,实际上按摩是通过强刺激让肌肉暂时失去功能,强 力按压已经营养不良而且在持续收缩的肌肉,会发生肌肉纤维断裂,反复积累以后,没有正常肌肉保护的颈椎,就会觉得更硬,更没有弹性。
三、治疗颈椎病需要多注意什么
1、不要进行不恰当的牵引
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牵引比如反复多次牵引、牵引重量过轻或过重、牵引时间过长、牵引的姿势掌握不好都可导致颈部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甚至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加重病情。
正确的方式是,一周牵引2~3次即可,牵引重量为6~8公斤,时间30分钟左右,牵引的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30度为宜。最好用枕颌带牵引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颈椎病千万不能牵引,比如脊髓型颈椎病。
2、不要忽视生理弯曲恢复
盲目牵引、按摩,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会造成慢性损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和保持。建议采用以补肝肾、祛风寒、活络止痛为主的中药治疗,以减轻症状。
3、不要反复盲目按摩复位
按摩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的缓解症状。现在街头巷尾按摩店多如牛毛,但很多患者反应到街边按摩店做了治疗后,有时可以缓解但两三天以后就复发了,甚至越来越重。
这是因为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病况,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而且按摩手法宜柔和,不可用暴力,尤其是旋转手法使用不当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慎用。
四、拔罐调节颈椎病的方法和作用
1、负压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人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癖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2、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的感受器,经向心性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