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饮食禁忌是什么_多发性硬化护理
2016-09-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多发性硬化的饮食禁忌
有益食物
如向日葵、红花油和橄榄和芝麻油,称作特别数量的不饱和脂肪油,比如含有像蚕豆油和阔叶的绿色蔬菜与菠菜和大部份的鱼类。此种食品也包含蛋白质。它们有很突出的减短病程和减少发作的作用,此食品含有饱和脂肪含量极低的物质是多发性硬化症的饮食禁忌。
应免得的食物
某些食品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发作,这些有害食品包含牛奶和奶制品、*与酵母和麦麸,番茄酱与醋、酒和谷物也被证明有害,最好的办法是和敏感的特定的食品隔离,停食此食物1个月,然后再重新食用它,去观察此食物是否刺激机体产生反应也是多发性硬化症的饮食禁忌。
勿吃糖
勿吃糖、咖啡和巧克力、盐、过度调味的食物,及辛辣、加工与罐头、或冷冻的食品。
均衡的多发性硬化症饮食
多发性硬化症的饮食禁忌是均衡的饮食相当重要。所有的食物需要来自天然有机的培育方法(不含化学物质),包含水果、蔬菜和谷类、种子与核果、受精的蛋、低温压缩油(决不酸败)。生菜芽和小麦、黑麦等食品都很好。
二、多发性硬化的护理方法
积极配合治疗,做好药物自我观察
① 激素是治疗MS 最常见而重要的药物,服用时必须按照医嘱逐渐减量至停药,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甚至停药。激素常见副作用有 肥胖 高血压 骨质疏松 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要注意观察血压 大便颜色 胃部有无不适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
②β-干扰素的全身性副作用 类似流感样症状,头痛、发热 、寒战、关节或肌肉疼痛,一般在开始用药时最明显,治疗的第一或第二个月就逐渐减轻,典型的在用药3 -4 小时出现。局部副作用有注射部位出现局灶性红晕,可持续数周,严重者可发生坏死,但不多见。这些症状通常都不严重,不用担心,会慢慢减轻消失。注射干扰素由家属或患者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注射需变换部位。
预防尿路感染和便秘
MS 患者的大小便障碍明显,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水1500 -2000 ml,睡前2 h不宜喝水O。尿失禁者可用尿垫及时更换,每天清洗会阴2 次,尿储留者可采用间歇导尿(间隔4 -6 h)如尿液浑浊应多喝水并就医。认识早期尿路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尿频、尿急、尿痛。
预防便秘: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芭蕉 并在腹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肠道运动。
肢体功能锻炼
目的延缓病情进展和减少复发,维持和改善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原则 ①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应在疾病的早期,病情有所缓解时就开始。
②循序渐进:治疗内容要有计划,持续有规律的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耐力和骨骼的强度,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波动,安稳睡眠,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③因人而异:治疗方式和强度要根据疾病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定。
三、多发性硬化的药物治疗方法
①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疗法:IFN-β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原呈递、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通过下调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抑制T细胞的金属基质蛋白酶来抑制T细胞通过血脑屏障。IFN-β1a和IFN-β1b两类重组制剂已作为治疗R-R型MS的推荐用药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上市。IFN-β1a与人类生理性IFN-β结构基本无差异,IFN-β1b缺少一个糖基,17位上由丝氨酸取代了半胱氨酸。IFN-β1a和IFN-β1b对急性恶化效果明显,IFN-β1a对维持病情稳定有效。
IFN-β1a治疗首次发作MS可用22μg或44μg,皮下注射,1~2次/周;确诊的R-RMS,22μg,2~3次/周。耐受性较好,发生残疾较轻。IFN-β1b为250μg,隔日皮下注射。IFN-β1a和IFN-β1b均需持续用药2年以上,通常用药3年后疗效下降。
常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持续24~48小时,2~3个月后通常不再发生。IFN-β1a可引起注射部位红肿及疼痛、肝功能损害及严重过敏反应等。IFN-β1b可引起注射部位红肿、触痛,偶引起局部坏死、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白细胞减少或贫血。
②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 acetate,GA)人工合成的髓鞘碱性蛋白的类似物,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于使T细胞由Th1表型向Th2表型转化,从而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诱导髓鞘反应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皮下注射,20mg/天。
③那他珠单抗(natalizumab):为重组α4-整合素(淋巴细胞表面的蛋白)单克隆抗体,能阻止激活的T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1年内2次以上复发,且MRI1个以上强化病灶。单药治疗尽量避免PML。
④芬戈莫德(Fingolimod, FTY270):是从蝉幼虫的子囊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抗生素成分经化学修饰后合成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化学名为2-(4-正辛基苯乙基)-2-氨基丙二醇盐酸盐,为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在体内经磷酸化后与淋巴细胞表面的s1P受体结合,改变淋巴细胞的迁移,促使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减少CNS内LC浸润。
四、多发性硬化的检查方法
1、脑脊液(CSF)检查可为M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证据。
(1)CSF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轻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以内,约1/3急性起病或恶化的病例可轻至中度增高,通常不超过50×10∧6/L,超过此值应考虑其他疾病而非MS。约40%MS病例CSF蛋白轻度增高。
(2)IgG鞘内合成检测:MS的CSF-IgG增高主要为CNS内合成,是CSF重要的免疫学检查。①CSF-IgG系数:是IgG鞘内合成的定量指标,见于约70%以上MS患者,测定这组指标也可计算CNS24小时IgG合成率,意义与IgG系数相似;②CSF-IgG寡克隆带(oligoclonal bands,OB)CSF-IgG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s,OB):是IgG鞘内合成的定性指标,OB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应同时检测CSF和血清,只有CSF中存在OB而血清缺如才支持MS诊断。
2.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等,50%~90%的MS患者可有一项或多项异常。
3. MRI检查分辨率高,可识别无临床症状的病灶,使MS诊断不再只依赖临床标准。可见大小不一类圆形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常见于侧脑室前角与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或为融合斑,多位于侧脑室体部;脑干、小脑和脊髓可见斑点状不规则T1低信号及T2高信号斑块;病程长的患者多数可伴脑室系统扩张、脑沟增宽等脑白质萎缩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