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发性硬化的症状 小儿多发性硬化的饮食禁忌
2017-04-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凡霜
一、小儿多发性硬化的饮食禁忌及检查
1.饮食护理:由于大剂量使用激素治疗,易损伤消化道黏膜,每日饮3 ~ 4 次温热的鲜牛奶,避免粗纤维和热烫坚硬食物及刺激性食物。进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含钾高的饮食,鼓励少食多餐,防止呛咳。必要时经鼻饲管注入流质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抵抗力。
2.基础护理:①满足患儿的生活需求对活动受限、小脑共济失调的患儿应防止跌伤等意外; 感觉障碍者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对情绪改变患儿加强看护,以防发生意外。②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鼓励患儿穿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衣,对长期卧床患儿,定时给予翻身、按摩骨突处,防止发生褥疮。
小儿多发性硬化的检查
1.脑脊液检查
细胞数轻度升高或为正常,主要是淋巴细胞;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升高;70%~90%病例免疫球蛋白可增高;脑脊液IgG系数增高;寡克隆区带阳性;于病情复发或恶化期可测出髓鞘碱性蛋白抗体阳性。
2.电生理学检查
多数患者可有异常脑电图,如高波幅慢波,但并无特异性。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如异常,可提供多发性亚临床病灶的客观证据,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
3.CT或MRI检查
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室周围白质内的脱髓鞘病灶,MRI被认为是诊断脑白质病最敏感的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一组对3~15岁儿童的观察发现,CT的阳性率为42%,MRI的阳性率则为87%,且多显示多灶性损害。
二、小儿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
(1)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甲基强的松龙1g/d静滴,5-7天后改为强的松30-40mg/d顿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硫唑嘌呤(2mg/kg/d)长期治疗(平均2年)对控制病情有效。
(2)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250mg肌注1次/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DFGF1600u肌注1次/d)可酌情选用。
(3)对症治疗:对痛性强直发作、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者可用卡马西平0.13次/d,痉挛者可给安定等。
(4)蜂针疗法:美国蜂疗专家姆拉兹(1993年)报道,他用蜂蜇治疗两名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妇女(年龄42岁),以后他又治疗了数例该病患者,疗效都很好。他指出疲劳是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经过蜂针治疗以后,这种最初的症状消失。其它症状有的随后很快消失,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治愈。
2、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主要包括:
(1)抗生素: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何选择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胆汁培养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其次是肺炎杆菌和肠球菌,另外还有10%的患者有厌氧菌、松脆杆菌生长,所以应选择对肠道革兰阴性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等有效的抗生素。以往最常用的方案是青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这个方案对90%的病例有效,但是对厌氧菌感染无效,所以有学者推荐此方案中再加上克林霉素(氯林霉素)或甲硝唑。这个改良方案对厌氧菌感染也有效。所有AC患者在血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根据其结果调整抗生素。若抗生素等有效地控制了AC的病情,则行ERCP等证实胆管结石的存在,并行EST取石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恢复血容量,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灌流和氧供:包括纠正休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以改善和维持各主要脏器功能。非手术时间一般应控制在6h内。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经过短期积极治疗后,如病情好转,则可观察下继续治疗。如病情严重或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紧急手术治疗。对休克者,也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4)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支持治疗、吸氧等。
3、非手术方法置管减压引流:常用方法有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经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如经PTCD、EST或ENAD治疗,病情无改善,应行手术治疗。
三、小儿多发性硬化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澄清。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自身反应T细胞被一种白质抗原致敏。这种自身反应T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和非特异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起导致髓鞘的破坏。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也起着某些作用。
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髓鞘的病变则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错把髓鞘当成外来物质而加以破坏。个人体质或病毒都有可能促成这种免疫反应;有些证据表明,它是病毒慢性感染引起的,使对神经起绝缘作用的脊髓鞘受到损害,导致脑和脊髓的神经束产生错误的神经传导。但医学界还找不出那一种病毒可确定为此病的元凶。
二、发病机制
典型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多灶的脱髓鞘斑。主要见于视神经内、脑室周围白质及脊髓。斑块多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常围绕静脉分布。
虽然根治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合并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皮质类固醇可用来治疗急性的发作;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四、小儿多发性硬化的症状是什么呢
一、症状
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10岁以下发病者占3%~5%,起病可急可缓,儿童患者起病多较急,首发症状有视力减退(单眼或双眼),复视或眼外肌麻痹,单肢或多肢麻痹,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智能或情感改变等,儿童早期发病者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弥漫性脑病,脑膜反应,脑水肿,惊厥发作及意识障碍,眼底检查多数正常,也可见视盘炎改变,小脑征,锥体束征和后索功能损害都较常见,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意向性震颤同时出现即所谓Charcot三联征,如能排除其他小脑疾患,则可认为系本病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及旋转性眼震颤也是高度提示本病的体征,多发性硬化发病常从某一局灶性症状开始,随后或同时出现另外一个或数个与前一症状无明显关系的症状,即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个病灶,从而表现为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是:
1.临床表现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同时存在两处以上病灶。
2.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历史,二次发作间隔至少1个月,每次持续24h以上;或呈缓慢进展,病程超过半年。
3.起病年龄在10~50岁。
4.可排除其他病因。
如上述条件均符合则诊断“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
如1,2两项中缺少一项则诊断“临床高度疑似多发性硬化”。
如仅有一个好发部位,首次发作,则只能作为“临床可能”或“临床可疑”的多发性硬化。
随着检查方法的改进,国外对该标准不断有所修改,如将诱发电位,CT或MRI所发现的临床下病灶亦作为一处病灶计算;而且如果脑脊液电泳有少克隆IgG带或有鞘内合成IgG增加,则诊断可向上升一级,例如,按传统标准诊为“临床高度疑似”者,改为“实验支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