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阳虚的五大主要表现 治疗阳虚的食疗有哪些

2016-09-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白薇

一、阳虚的五大主要表现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二、治疗阳虚的食疗有哪些

  阳虚的食疗方:

  1、用黄芪30克、鹿茸3克,取3~5斤重鸭一只,剖去内脏洗净,文火炖烂。食纳尚好者,食鸭肉并喝汤;若胃纳不佳者仅喝汤即可。

  2、用冬虫夏草30克、精羊肉3斤,小火炖烂后食之。

  3、猪(阉猪)心一个破开带血,用人参20克、当归30克,装入心中煮熟,去药吃猪心。

  阳虚的施治要点:

  1、心阳暴脱证,多见于真心痛、厥心痛而致厥脱者,可用高丽参(即朝鲜参)粉3克 当收缩压低于12kpa时,即频灌服之,可温和地、持久地升高血压,改善厥脱症情。

  2、在心阳暴脱时,以大剂量的人参、附片、龙骨、牡蛎等因阴寒极甚,造成格拒而药不入者,可加用薤白30克,仿白通汤意,颇有效果。

  3、心阳暴脱在使用人参、附子时若汗出过多者人参量一定要多于附子,而四肢厥冷严重者附子量大于人参,或加用干姜以助药力。

三、阳虚的常见致病因素

  阳虚多因素体阳气虚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老阳衰;或房室过度,损伤肾阳。

  阳虚体质主要来自先天禀赋,和父母有关。父母为阳虚体质、婚育年龄太大、孕期过食寒凉等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促生阳虚体质。

  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喜欢冰冻寒凉的饮食,或者纵欲、性生活过度等,都会导致或加重阳虚体质。

  老年阳气逐渐虚衰,年龄因素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因此,老年人出现腰腿痛、夜尿、畏寒怕冷是衰老之象,不是病。

  阳虚体质还和工作环境有关。比如以前罐头厂的女工,长期洗罐头瓶,手总是浸在冷水里面;还有矿工、肉联加工厂冰冻仓库里边的工人等,在寒湿的环境里边干了一辈子,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就容易呈现明显的阳虚体质。

四、阳虚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在心阳虚脱证的过程中,出现腹胀、便秘时,必须注意加强床边护理。因为在心阳虚脱时,已无力运行气血,脾胃由多气多血之脏腑变为少气少血,使胃肠功能受到影响,而发生腹胀、便秘。此时可用番泻叶每日10克或30克晨间开水泡服,一般6~8小时可排便。也可用生脉承气汤(人参、麦冬、五味子、芒硝、厚朴、制大黄)既可扶正益心气,养心阴,又可通里攻下通便,一般一付即见效果。

  2、心阳虚脱的病人,常见脉律不整,一旦脉象出现促、结、代等不整脉时,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脉率的变化,除积极抓紧治疗外,又可防止因严重心气贯脉不匀,心阳进一步虚脱引起心脏骤停而淬死。

  3、医护人员要告械病人在心阳虚脱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过早活动,一定要交待卧床休息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