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_养什么春天饮食宜“三多三少”

2016-10-08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罗翠芙

一、春季养它们最好

  养生的路其实是一个长跑马拉松,它的起点开始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终点在于生命消失的那一瞬间,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养生首先要有坚韧的意志,而所谓养就是要保、调、补养之意,而生则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意思是说圣人厚爱养生,就可以延长寿命,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身心运动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动中取静”、“静中有动”,实现“不妄作劳”。所以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动静结合,再以食补配合,从而达到养生目的。

  中医养生

  一日之时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所以中医也经常强调春季养生,那么中医所谓的养生,到底是要养什么呢?

  1、养阴阳

  阴阳最早起源人们对大自然的现象的认知,后来被运用于哲学,他们把事物、雄雌分为阴阳,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在《易传》中说到阴阳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而阴阳在中医看来也是万物之纲纪,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所以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之说,春夏季节,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本应侧重补阳,可是阴虚者宜在春天发作,所以阴也要滋补,继而阴阳双养,才能使得阳气更好的生发,并且有养阴益胃等补阴的功效。

  2、养脑

  春季肝火旺盛,使得人容易焦燥,而肝阳上亢的人易出现头痛、昏眩的症状,而且中医学上有“春气者诸病在于头”的说法,原因也在于此,就是说春季很多病都会从大脑部位优先入侵或者表现出来,可以多食香蕉、橘子,或者水果皮水煎代茶多饮之,也可用红枣代替。

  3、养脾

  脾主运化,只要指的是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和运化水湿的功能,王肯堂的《女科证治准绳》中云:脾为生化之源,统诸经之血。而肝是疏泄条达的作用,所以脾的运化过程需要在肝的疏泄,畅达气机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而现在春季肝火旺盛,肝气会影响到脾,这也是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症状的原因,所以要选择辛、甘温之品,忌酸涩。

  4、养肾

  在中医是很注重肾的保养的,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所以肾被称为是先天之本,有“人之肾,犹如树之根”的说法,所以中医也认为:“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而现在春季正式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固精之本的好时机,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蔬果,如:山竹、莲藕、黄瓜及薏苡仁等食物。

  5、辟谷

  辟谷在养生中就是不食五谷的意思,春天是万物复苏,到处生机盎然,也是万物阳气生发之季,自古也有“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的说法和做法,如果排除陈年的浊气,也就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在春季谷雨时节,自然辟谷和自然养生的效果必当事半功倍,一次自然辟谷时间在一周为宜。

  6、养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会因为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而苦恼不已,如果有的话,我想那也是违心之说,皮肤就像植物一样,你要不断的给它水喝养分,才能长的亭亭玉立,而中医的养生美容采用的是天然的方法,对身体及皮肤进行调理,通过对机体自身功能的修复来达到养生美容的目的,所以也就没有一般药物所具备的副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的伤害,只是这个过程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即能养生又能美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7、养心神

  养心神的意思就是养心静无为,养神识无思,也就是养心神宁静,而在中医的说法是情志的调治,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认为:“养生之道……莫有死,莫大怒、莫悲愁”,养心神或者说是调治情志,重点在于疏肝,而肝主情志、主疏泄全身气机,而春季又是肝火旺盛的时期,所以要注意修养心神,已达到调治情志的目的。

二、春天饮食应注意“三多三少”

  中医养生认为人的健康长寿秘诀有20 个字,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可以看出,饮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春天到了,大家对春季的保养尤其是饮食调护非常关心,记者就此采访了医院中医科主任,他表示,春天饮食应注意“三多三少”。

  多吃甜: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 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多喝水: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

  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若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升发,疏散淤滞。

  多吃蔬菜: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 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少吃酸: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少吃寒凉食物:寒凉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如冰淇淋、冷饮等,否则,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三、阳气试试中医六妙招

  1、做好春捂度时节不忙减衣宁过暖

  春季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

  有句谚语:“春天天气孩子脸,一天就会变三变。”古今养生都十分強调“春捂”,通俗地说,就是“春不忙减衣。”逆之,人体则很容易受寒,伤及阳气。此时春捂很有必要。

  《老老恒言·燕息》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不仅属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強;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说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春捂的重点。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来保护体内的阳气,如果气温上升的话,也不要急着脱裤子、袜子,还要我们经常泡泡脚,来提升体内的阳气。

  2、风寒易从背部起拍按督脉尤重要

  背部是一身之表,又是督脉偱行之处,督,有总管、总督之意。督脉与人身之阳经关系密切,有“阳脉之海”之称。与其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贯穿全身。督脉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背部受寒,最易伤体内阳气。

  因此,春季尤要注意背部保暖。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部。

  拍打按摩背部,就是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对背部进行全面拍打按摩,拍*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眼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

  此外,可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既可疏通经络,又能调节神经功能;不仅可以养生,而且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腰背酸痛,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便秘、高血压病、冠心病、肝郁不舒、呼吸系统、腹痛腹泻等,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倘若背部保暖不好,旧病还易复发加重。

  睡好子午阳气升醒后自觉头脑清

  晚上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阳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胆经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一类病症。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中午11点至13点,心经旺盛。《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中午吃完饭以后,要小憩的片刻,不要超过40分钟为宜。适宜养心,到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如果这两个阶段不注意休息,就会加重阳气的损耗,使体內的阳气越来越弱。

  3、艾灸关元足三里调和气血通经络

  保健灸以养阳:阳虚体弱者可在春季,可用艾灸在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上灸烤,补充脾肾之阳气,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保养脏腑,益寿延年之目的。

  饮食养生助春阳减酸宜甘多菜蔬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升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升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荽、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如参、茸、附子等。春为肝气当令,肝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故《千金要方》说:“春不食肝”《摄生消息论》中有:“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

  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酸使脾土受克而损伤脾气。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4、防病保健勤锻炼阻断温邪侵肺经

  春养少阳之气的同时,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要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內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注意口鼻保健,经常用凉水清洗鼻腔,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道。立春之后,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是由寒向暖过度时,人们的抗病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防范。

  5、户外活动不耗阳温养皮毛布气津

  随者气温的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比较适合节奏和缓的运动有,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不剧烈的门球运动。还要特别提出,运动不宜激烈、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耗伤阳气,对养生极为不利。

  漫步时,可以做做揉肺运动。肺经在手臂内侧,经肩窩的中府穴开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内侧少商穴,每天散步时用手半握拳各敲100次,以温养皮毛,行气布津,对咳嗽哮喘,咳吐浓痰、气郁气短会有很好的效果。

  6、春天火气大 中医按摩灭火

  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四、中医春季养生药膳

  你知道吗,药膳可以很好吃、很好看、很好闻,也很好做。不信?就来看看吧。

  春回大地

  组成:熟地5克、春笋100克、虾仁50克。

  制法

  1.春笋花刀成兰花状,焯水后捞出;

  2.虾仁剁成茸,放料酒、盐、味精等打上劲,酿入春笋中间空心处,

  3.熟地放在水里浸泡40分钟

  4.在虾茸上摆上浸泡后的一小块熟地;入蒸箱蒸熟后即可。

  点评

  这个菜主用熟地的功效。熟地其实是熟的地黄,还有一种是生的地黄叫生地,生地、熟地都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根,为同一药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为鲜品的干燥品;熟地为生地的蒸制品。二者都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津亏等症。生地长于凉血,熟地长于补血。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证的“四物汤”。

  乾隆皇帝活到89岁,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与他爱喝熟地和当归共同酿制的养生酒不无关系。

  这道菜对于气阴两虚以及血瘀体质的人出现头晕无力等症有调理作用,可以在春季常吃一吃。

  荠菜春笋里脊

  组成:荠菜100克,春笋50克,猪里脊肉100克。

  制法

  1.荠菜洗净切段,春笋切段。

  2.里脊肉切片后加料酒、生粉、适量盐拌匀,置锅于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热后下里脊肉煸炒,起锅备用。

  3.再起油锅将春笋、荠菜煸炒至熟后倒入里脊肉,拌炒均匀,加入盐调味即成。

  点评

  “城中桃花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每到春暖花开之际,荠菜长得满地遍野。我们在踏青的时候,就可以采摘回家。在我国,吃荠菜历史悠久。在《诗经》里说“甘之如荠”,大约说的就是荠菜的味道鲜美了。到了唐朝,老百姓用荠菜做馅包成春卷吃。有个羹叫“东坡羹”,相传是宋代苏东坡所创,用的原料就是荠菜、萝卜和米。

  《本草纲目》记载“荠菜有健脾、利水、止血、解毒、明目的功效”,我们临床上发现它对付水肿、肠炎、感冒发热、目赤肿疼、产后出血、眼底出血很有用。

  到了春暖花开之际,大家常邀约去野外踏青,顺便采摘些荠菜和春笋,做成各种菜肴或是做成馅,比如包进饺子或者馄饨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怡情宜性,小孩子也很喜欢吃。

  陈香紫薯粥

  主料:陈皮10克,紫薯,粳米,糯米。

  制法

  1.紫薯去皮、切小块,加入粳米、糯米、水,用小火煮成粥;

  2.陈皮浸泡2小时,切成末;加入粥中,炖10分钟即可。

  点评

  陈皮是常用的中药材,有很好的理气开胃, 燥湿化痰的功效。浙江台州有著名的黄岩蜜桔,到了桔子熟的季节,到处是黄色桔子的身影,当然也少不了房前屋后晒着的橘皮。海边人嗜酒,酒多了自然胃湿,当地人就喜欢泡点桔皮当茶,来祛除胃里的湿气,以期下一次的酒席。所以,湿热和痰湿体质的人尤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