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吐奶是什么原因 如何解决宝宝吐奶问题_婴儿吐奶怎么回事_宝宝吐奶怎么办预防窒息最重要

2016-11-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柴凝芙

一、婴儿吐奶怎么回事

  首先要弄清楚婴儿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婴儿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

  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

  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

  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

  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漾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不要怕奶太冲而只到奶头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喂完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太厉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时的量一般较少,对孩子生长发育不会有多大影响。随着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

二、宝宝吐奶怎么办预防窒息最重要

  1、预防窒息最重要

  宝宝吐奶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窒息致死。宝宝吐奶后如果奶液反流入呼吸系统,轻则会引起肺炎,重则会导致宝宝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抱着宝宝喂奶有助于减少宝宝吐奶的几率。喂奶的时候让宝宝半躺,让宝宝的头抬高,身体降低一点,这样有助于排出吃奶时进入体内的空气。如果是躺着给宝宝喂奶,喂奶后就不宜立即让孩子平卧,而是侧卧半个小时,再转身为仰卧。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妈妈在给宝宝喂完奶后不要立刻改变抱姿,让宝宝打个嗝,这样不容易引起吐奶。

  2、吐奶后不宜即时补水

  宝宝吐奶后身体水分容易流失,要注意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但是补水宜在吐奶30分钟之后进行。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3、多注意观察宝宝脸色和精神状况

  要判断宝宝吐奶是否带来严重影响,或者判断是否由于疾病导致的吐奶,就要注意留心观察宝宝呕吐物性质以及吐奶后的脸色、精神情况了。

  4、吐奶后,宝宝喂奶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在孩子精神状态好转,而又感到肚子饿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宝宝喂奶,但是喂奶量、时间、次数要作出调整。

  喂奶量:吐奶后宝宝每次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100毫升变为50毫升,120毫升变为60毫升。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喂养时间:宝宝吐奶后要缩短喂奶的时间,由每次15分钟缩短在10分钟以内。不宜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喂养次数:宝宝吐奶后除了要缩短喂奶的时间外,还要适当减少喂奶次数。

  除了喂奶量、时间、次数作出调整,还要注意为宝宝选择大小合适的奶嘴。使用奶嘴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的大小,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

  5、发生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吐奶伴有高热、精神差、发呆、腹痛痉挛、吐奶后经常哭闹、出现红色血便或黑色大便、喷射状吐奶、因头部撞击后的呕吐、持续呕吐等,要注意及时就医治疗。

三、宝宝吐奶妈妈有绝招

  很多新妈咪疑惑:为什么喂奶的时候宝宝容易吐奶?是不是宝宝消化不好?

  其实,吐奶在新生儿期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面对这种情况,新妈咪千万别慌,做好应对措施才是关键。

  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现象

  婴儿的胃呈水平横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在喂食后,胃部胀大产生压力,但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收缩,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很容易流回食道。另外,宝宝吃奶时常常吸入空气,当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就容易被吐出来。随着月龄增长,胃的位置逐渐变垂直,贲门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吐奶次数将逐渐减少,大约在出生后6至8个月时停止吐奶。

  病理性吐奶为疾病引发

  如宝宝患有消化道畸形、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疾病等,都可能引发吐奶。如果宝宝吐奶量大,呈喷射性,奶有酸臭味或混有黄绿色胆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体,或伴有腹胀、食欲不佳、发热、排便异常、黄疸加深,以及吐奶后出现呛咳、气急、青紫、表情痛苦、使劲啼哭等异常情况,需考虑病理性吐奶,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治,切勿耽误。

  七招教你预防宝宝吐奶

  1.喂奶后最好让宝宝趴在你肩上,你用手轻拍宝宝背部5分钟以上,直至打嗝后再将宝宝轻轻放下;或者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手托住宝宝的下巴,然后轻拍他的后背。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减轻胃的压力。

  2.先换尿布后吃奶。当宝宝肚子饱饱的时候,如果被妈妈左翻右翻地拎起双腿垫尿布,很容易吐奶。同样,按摩、抚触、洗澡等都应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发吐奶。

  3.吃完奶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最好是右侧卧,将宝宝上半身用浴巾垫高一些,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来。

  4.奶嘴大小要适合宝宝。如果奶嘴孔过小,宝宝就要用力吮吸,容易导致空气与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过大,宝贝吮吸时又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咳嗽。

  5.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进入嘴里。用奶瓶喂时,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

  6.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势,最好抱起宝宝坐位喂奶。怀抱里的宝贝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排空。

  7.适量喂食,切勿过多。喂奶时不能太急、太快,中间让宝宝休息片刻。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一般在3小时左右。若吐奶较频繁,可让宝宝少食多餐,以减轻胃部压力。

  吐奶后的护理措施

  宝宝吃完奶后熟睡,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能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意外。当宝宝发生吐奶时,应将他抱起来,使头歪向一侧,垫高宝宝的身体使上身抬高些。

  随手为宝宝准备一些小毛巾或湿巾,一旦吐奶,可以及时为宝宝擦干净。

  吐奶后,不建议立即喂奶,这样容易引起宝宝再次吐奶。不妨休息半小时,等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再喂奶,但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而喂奶次数可以增加。

  有些宝宝在吐奶后胃部不舒服,可能不愿再吃,此时不要勉强,应让宝宝胃部得到充分休息。一般吐出的奶远远少于吃进的奶,所以,你不必担心,只要宝宝发育不受影响,偶尔吐一次。

四、宝宝腹胀吐奶可轻拍背部

  许多新妈妈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宝宝肚子鼓是否正常?需要治疗吗?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若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那便是“生理性腹胀”,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无需治疗。

  若宝宝出现明显腹胀且吐奶、排便不畅,可考虑在家中护理。家长可让宝宝俯卧或抱起宝宝轻拍其背部,使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也可用薄荷油或热毛巾顺时针方向轻擦腹部,协助排气。如果宝宝腹胀,排气排便少,可用棉花棒沾凡士林后轻轻扩大肛门以助排气或排便。但这个方法不能帮宝宝培养良好的排便反射,不能频繁使用。

  此外,新生儿胃肠功能差,喂养过程中,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宝宝剧烈哭闹时容易胀气,应多安慰或拥抱,帮宝宝调整情绪,避免胀气加重。

  2.按时哺乳。宝宝饿的时间太长,吸吮时会过于急促,吞入大量空气。

  3.喂奶姿势要正确。母乳喂养时,应保证宝宝的嘴将乳头和乳晕全部含住,人工喂养时,应让奶水充满奶瓶嘴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让宝宝吸入空气。另外,平时可多给宝宝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但是,如果宝宝腹胀明显并频繁呕吐、精神差、不吃奶、腹部较硬、发亮、发红,或能看到小血管并摸到肿块、有柏油样大便、发热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