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御寒方式_四方法最有效果
2016-12-1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范夜山
一、最佳御寒方式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从而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2.睡前泡个热水脚
这个恐怕很多男人都有这个习惯,晚上睡觉前打一盆热水,脚放进去泡上几分钟,顿时觉得一天的疲劳都扫清了,这是因为热水能刺激脚部穴位,让身体血液加快流动的原因,建议在泡脚的时候加入几片姜,每天坚持就能有效防寒。
3.加大运动量
虽然天气冷,但是我们更要加大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身体活动起来了,细胞充满活力,人自然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抵御寒冷。早上可以步行上班,爬楼梯,下班之后可以原地跳跃,跳绳,打球等等。
4.调理你的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强壮,才能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血来供养全身。所以,有时候单纯吃补血的食物反而不如吃调理脾胃的食品更有效。冬天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补脾食物,例如南瓜、山药、枸杞、灵芝。
二、冬季最佳御寒汤
1、海带豆腐汤
原料:豆腐3块,水发海带100克,酱油、精盐、味精、葱花、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切成小方丁,海带切丝待用。将汤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热,下入葱花炝锅,烹酱油,放精盐,加入清水、豆腐丁、海带丝。待汤开后,加味精,用水淀粉勾稀芡,淋入香油,起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功效: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所以能减轻寒冷等。故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
2、陈皮胡椒生姜鲫鱼汤
原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条。
做法: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放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腹中,并用牙签扎紧。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暖中散寒、消积化滞。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胡椒食药兼之,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药兼之,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
三、冬季御寒注意事项
1、厚鞋,虽保暖小心脚臭
造成脚臭的原因首先是湿,无论是鞋子沾水湿了,还是汗脚所致;其次就是闷,在厚鞋子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加上 潮湿,很容易助长细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所释放出的代谢物含有异味,就形成脚臭。而鞋子的通气性越差,臭味就越重。
建议:冬季穿厚鞋子千万别只穿一双!除了勤换袜子外,也可以勤换鞋子。如果有鞋子湿了,尽量不要随便放在阴暗的角落,一定要放在通风干爽的地方晾干。脚臭较重的人也可以把硝酸咪康唑散剂撒到鞋子里面,利用抗菌药物抑制脚上细菌繁殖,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另外,也可以用中药泡脚,把黄柏、苦参、地肤子、艾叶放在一起煲十几分钟,等水温降下来后沐足,每天泡2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很好的杀菌、缓解皮炎、脚癣等问题。
2、电热毯,皮肤干燥小心过敏
老年人和孩子使用电热毯更需注意。一方面,老年人的皮脂腺功能本来就已较弱,皮肤在冬天本就比较干燥,如果长时间使用电热毯,会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另 一方面,儿童的体温中枢发育并未完全,长时间用电热毯加温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体温升高。其实,小孩新陈代谢旺盛,并非家长想象的那么怕冷,经常使用电热毯反而容易降低孩子的抗寒能力。
建议:不要上床后才开始并通宵加热电热毯,最好睡前通电加热电热毯,等到被窝暖和后就关掉电源。另外,最好在电热毯上垫一层薄被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电热毯保暖的人,应该注意多补充水分,睡前可以适当喝一些水,并涂抹保湿润肤霜,以改善皮肤干燥情况。
3、暖宝宝,小心低温烫伤
暖宝宝贴在衣服内,这样可能存在低温烫伤的危险。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神经末梢敏感度下降的人群,以及儿童,都应慎用暖宝宝。
建议:贴暖宝宝时,与身体之间最好隔上不太薄的衣物。使用时要定期给暖宝宝挪位,这样不但减少低温烫伤的危险,也不容易造成局部皮肤过于干燥,避免发生过敏、瘙痒等症状。
四、女性御寒食物种类
产热食物
低温会对人体内分泌及消化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分解加快,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因此,冬季应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类产热营养素的摄入,如主食和含少量糖分的甜食,尤其是鱼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炒菜时可适当多放一点植物油。
含铁食物
铁元素对于女性御寒来讲尤为重要,但大多数女性每日摄入的铁元素并没有达到身体需要,因此在冬季,怕冷女性除了摄入充足的热量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一些羊肉、牛肉、鸭肉、乌龟肉等具有补气生血功效的肉类,还可以掺杂食用胡萝卜、山芋、大葱等富含矿物质的根茎类蔬菜,以及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等含铁食物。这些食物有利于促进人体代谢加快,分泌功能增强,可有效地改善畏寒现象。
温性食物
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鸭肉、螃蟹、香蕉、黄瓜、梨、绿豆、西瓜、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