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踢被子8大主因,宝宝踢被子怎么办,宝宝睡眠常见问题
2017-01-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倪涵蕾
一、宝宝踢被子8大主因
找准宝宝踢被原因,对症下药,宝宝可以安稳睡觉,小肚肚自然不会受凉了。
睡前玩得太兴奋
宝宝睡觉前玩得不亦乐乎,情绪仍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要让他马上入睡其实不易,躺在被窝里自然就安静不下来,等到真的玩累了,睡着了,父母也会发现宝宝早就把被子蹬得老远了。
宝宝睡觉前,父母除了要积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也要慢慢安抚他的情绪。
睡前吃的太油膩
如果宝宝晚饭时蛋白质吃得过多,食物太腻太油,就会加重肠胃负担,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宝宝就睡不安稳了,会不断翻身。
调整睡前食谱,尽量不要让宝宝进食过多蛋白质以及太过油腻的食物。
被子盖得太厚啦
宝宝在又厚又重的被窝内睡觉,容易感觉闷热,手脚不灵活,所以自然会将被子蹬走,希望让多一点的凉爽空气进入被子里。
宝宝使用的被子应该选择棉质,轻暖的。棉被轻暖,宝宝才不会因为闷热,把被子蹬走。另外,帮宝宝盖被时,不妨让他露出脚踝部分,可以使他感到比较舒服;如果天气稍凉,也不用担心,因为宝宝自然会将脚缩进被子。
睡觉环境不舒适
灯光太亮,天气太热,周围有嘈杂的声响等,都会让宝宝觉得不耐烦,不自在。在睡与不睡之间,就会不安分地舞动四肢。
改善室内环境。例如调整房间灯光为昏黄的色调,放些柔和的音乐,还有在哄宝宝睡觉前就要保持安静。
蛲虫作怪
感染蛲虫是因为口腔吃入虫卵所引起,这是一种约1厘米左右长的白色蠕虫,会在肛门附近出现、产卵,使得宝宝肛门发痒,而无法好好睡觉。
如果发现宝宝会不由自主地搔抓肛门时,可以用透明胶带黏在肛门周围采样,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卵;平时要注意宝宝是否有爱吃手指的习惯;治疗期间要用热水消毒宝宝的贴身衣服及床单,以将虫卵杀死。
宝宝生病了
佝偻病或贫血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当宝宝有佝偻病或贫血时,神经调节功能就不稳定,容易出汗,烦躁和睡眠不安。
对有佝偻病或贫血等疾病的宝宝,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患了感觉统合失调
也有一部分蹬被子的宝宝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具体表现为当身体处于睡觉体位时,大脑内的睡眠指挥信号不通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仍不能降低,宝宝往往还同时有多动,坏脾气,适应性差和生活无规律等特点,所以宝宝睡觉的体位和盖在身上的被子不能成为安稳睡觉的信号。
加强感统训练,可使用睡袋或其他防护措施避免宝宝踢被受凉。
宝宝要排尿
这种情况多存在于习惯了把尿的宝宝之中。虽然身体发出尿便信号,但宝宝不会像大人一样自己起来,而是表现为睡不安稳,翻来覆去踢被子。
这种情况下把尿,几乎次次命中,尿完宝宝自然继续呼呼大睡。有时宝宝太困了,憋尿不舒服但又很想睡觉,因此有时不让把,可以把他放在床上,让他多翻几下再把,这样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二、宝宝踢被子怎么办
橡皮筋固定法
取1米长的橡皮筋(或松紧带),缝在棉被上端的两侧,缝制宽度与枕头相同,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床头螺丝扣上。这样等宝宝睡着后,还是可以翻身,但即使将被子踢开,由于橡皮筋的弹性作用,棉被马上又回复原位,重新盖在宝宝身上。
开空调睡眠法
我的办法很简单,晚上开空调睡觉。屋子暖和,宝宝盖不盖被子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也有另外的麻烦,空气太干燥了,宝宝的皮肤变得很干燥。无奈之下,我只能再开一个增湿机,平时就注意给宝宝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家人老是拿这事讽刺我,可是,我觉得只要大人孩子能睡安稳,别的也顾不多了。
大被窝套小被窝
冬天的时候我就让宝宝睡在我身边,为了避免不卫生,我用一条小薄被子给宝宝准备一个小被窝,再盖上我的大被子。和我睡在一起,宝宝一有风吹草动,我马上就能知道,照料起来很方便。
小床边塞枕头
在宝宝的小床边塞上1—2个枕头,一来宝宝不能在床上打转翻跟斗,不容易踢掉被子,二来就算踢了被子,还有一层保护,不至于太冷。另外,宝宝的小床最好紧靠着妈妈。
露出小脚丫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只要儿子的小脚露在外面,他踢被子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小。于是,我索性让他把脚露在被子外面,睡觉的时候给他穿上厚袜子,脚后面塞一些衣服或者靠垫什么的,也不会太冷了。
选个好睡袋
把宝宝装进睡袋就不用担心他踢被子了。建议妈妈们买那种袖子可拆卸的睡袋,可以随时改装成背心式睡袋,以适应各种睡眠习惯的宝宝使用。此外,别忘了检查领口看是否有细致的小护垫包住拉链,可避免拉链接触宝宝皮肤引起不适。
三、宝宝睡眠常见问题
1.睡偏头
孩子骨质比较疏松且骨骼发育较快,如果孩子睡觉的时候总是喜欢朝着一侧,那么受到挤压的枕骨就会被压扁,孩子的头就不对称了。
纠正措施:一岁以内的小朋友,家长要注意他睡觉时头的位置,让枕两边部受力平衡。小朋友睡觉时都习惯面对着妈妈,喝奶时也喜欢面向母亲。所以妈妈要经常调换位置,不要让孩子转向固定的方向。如果孩子已经大于一岁半,那么就不容易纠正了。
2.黑白颠倒
如果孩子睡觉出现白天黑夜不分,睡眠时间出现紊乱的情况,白天睡觉、晚上醒来,家长和孩子都不能够好好休息,这就是黑白颠倒。
纠正措施:白天多让宝宝活动,带宝宝出去玩耍,让宝宝感觉有些疲劳;帮助宝宝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营造舒适的环境。当宝宝睡觉后,尽量不要去打扰宝宝。
3.磨牙
有些孩子睡觉时,牙齿会“咯吱”响,说明孩子在磨牙。原因很多:精神紧张、饮食没有规律等。
纠正措施:找出小朋友磨牙的原因,之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如果小朋友肠道有寄生虫,就要尽早驱虫;如果小朋友患有佝偻病,就要为他补充钙和维生素D。饮食均衡,为孩子补充全面充足的营养,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医院检查一下孩子的牙齿,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及时补救。
4.盗汗
“盗汗”是中医上的说法,意思是在睡觉的过程中会出很多汗,但是睡醒后就不会。孩子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是很常见的现象。
纠正措施:家长要找出孩子汗多的原因。如果汗多仅仅是生理上的因素,那么家长就不要太担心,找出原因并且调整生活方式就行。如果孩子整晚都流汗,而且有其他一些异常情况,那么家长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有可能是佝偻病或者是结核病。
5.流口水
如果小朋友睡觉时喜欢趴着或者侧着睡,那么这些姿势就会导致孩子睡觉流口水。如果总出现这种现象,也可能是小朋友得了某种疾病。
纠正措施:导致孩子流口水的因素主要有:口腔不卫生,牙齿畸形,神经调节障碍,药物因素等。家长要判断出孩子流口水的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6.一惊一乍
小朋友神经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受到外界刺激后,孩子会产生兴奋感。如果孩子遇到强烈的光,听到比较大的声音,感受到震动,或者有人移动孩子的身体,孩子就会突然惊跳起来。
纠正措施:孩子惊跳时,家长可以轻轻抚摸孩子,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
7.张口呼吸
如果孩子睡觉嘴巴张开呼吸,那么孩子可能患上了鼻炎、扁桃体和增殖体肿大之类的疾病,导致鼻子阻塞,无法正常呼吸只好张口呼吸。
纠正措施: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习惯,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治疗,还可以给孩子带上厚厚的口罩,仅仅把鼻子露在外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就能改掉这个习惯了。
8.吃奶睡觉
有些家长为了让小朋友尽早入睡,喜欢睡前给娃喝奶,导致他只有喝着奶才能睡得着,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纠正措施:家长要纠正孩子这个习惯,孩子睡觉前慢慢减少喂奶量直至没有,帮助孩子改掉睡前喝奶的习惯。
9.爱翻滚
孩子睡觉的时候如果喜欢翻滚,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床不舒服,或者是因为孩子白天玩得太高兴,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体内缺钙,或者肠道中出现了寄生虫。
纠正措施:孩子睡觉爱翻滚的常见原因有:床上不舒服、白天太过于兴奋、睡觉前吃得太饱、肠道中有寄生虫、缺钙或者患上疾病。因此,家长要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
四、睡眠安全注意事项
1.无论孩子睡着了还是清醒着,不要在孩子周围吸烟,吸二手烟的孩子睡觉时更容易呼吸暂停,也可能出现过敏、哮喘等症状。
2.房间的温度要适宜睡觉,最好在十八摄氏度到二十二摄氏度之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热或者冷。
3.被子不要太厚或者太大,孩子裹在里面容易窒息。可以用厚重的睡衣或者孩子专用的毛毯来做被子,枕头要选择适合十八个月以上的孩子使用的,建议选择稍微硬的枕头。
4.要给孩子穿防火或者比较贴身的睡衣,不要给孩子穿太大、太宽松的全棉衣物。毛料的衣物或者棉的衣服在遇到火会极易燃烧。
5.孩子的床不可以太柔软,例如水床、羽绒床都是不合格的。孩子要睡在比较平坦、结实的床垫上,而且还要铺上不容易移动的光滑的、不容易皱的床单。
6.孩子睡觉的地方要远离夜灯、电灯和其他电器。
7.保证孩子的床周围没有窗帘、绳索之类的物品。
8.定期体检,如果孩子身体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9.不要摇晃或者殴打孩子,有些家长因无法入睡就拿自己的孩子当出气筒。如果要发脾气,要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或者让别人照看孩子,自己出去冷静一下。
10.千万不可以用丝带、细绳等将奶嘴扣在孩子嘴上,以免造成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