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奶后不拍嗝好吗_应该如何拍嗝
2017-01-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卞尔曼
一、婴儿打嗝的处理办法及拍嗝方法
1:母乳喂养的宝宝防止打嗝。哺乳时婴儿应处于斜坐位,以利于乳汁的下咽及空气的呃出。乳母除最初几天处于半卧位外,宜坐在有扶手的矮椅子上,哺乳一侧的脚稍搁高。抱婴儿于斜坐位,让婴儿头肩枕在母亲哺乳侧的肘弯,用另一手食、中指夹乳晕两旁,手掌扶着乳房,使婴儿含住乳晕及乳头而能自由用鼻呼吸。注意一定让宝宝同时含住乳头和乳晕,以免只含乳头而吃进空气。
2:人工喂养的宝宝防止打嗝。将用奶嘴轻触宝宝口唇,宝宝张嘴含住,开始吸吮。
3:喂完奶后要给宝宝拍嗝。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
4:怎样给宝宝拍嗝。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在喂奶过程中经常给宝宝拍嗝。
二、不拍嗝对宝宝的影响
宝宝在小的时候因为喝奶过快或是奶凉等原因,喝奶后一般都是会溢奶,这时候宝妈可以竖抱起宝宝轻轻的拍拍后背,宝宝打几个嗝就会没事了。
一般来说,宝宝吃完奶以后家长要及时拍嗝,拍嗝时应注意宝宝有没有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了。手部姿势要正确才可以。
很多新手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宝宝吃奶或者喝水时突然被呛到,小脸憋得红红的,连呼吸都快停止了,好像喘不过来气一样,接着嘴唇颜色发青发紫,看上去样子很吓人。这时如果赶紧把他抱起来,拍拍他后背,宝宝的嘴巴里会吐出一些水疱,过一会才会哭出来。不要认为这样就没事了,其实这时候奶水很可能已经被吸入肺部并引起吸入性肺炎。所谓吸入性肺炎,是指吸入酸性物质、运动脂肪、胃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发挥性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如何正确有效地给宝宝拍嗝
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部是让他排出吞入气体的最好方式。由于宝宝吐出空气时,可能会同时吐出一点儿喝下去的奶,所以,你要在手边随时准备一块布或毛巾,保护你的衣服。以下是给宝宝拍嗝的三种最常用的姿势,你不妨都试一试,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其中某种姿势肯定会比其他姿势更有效。
1、放在肩头拍嗝。把宝宝放在你的肩头,用同一侧的胳膊托住宝宝的屁股。这时候宝宝的身体是竖直并伸展开的,所以,这通常会是给宝宝拍嗝最容易的姿势。用你的另一只手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部;2.坐直拍嗝。让宝宝坐在你的大腿上,身体前倾,用手托住他的下巴,扶着他的肩膀,用另一只手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部;3.脸朝下趴在你的大腿上拍嗝。把宝宝的脸朝下放在你的大腿上,用一只手抓牢他,另一只手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部。
当然也有宝宝是不需要拍嗝的,如果你给宝宝拍嗝几分钟后,他仍没有打嗝,这可能说明你并不需要给他拍嗝。但如果你给孩子拍嗝几分钟后,发现孩子虽然没有打嗝,但是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那么就要坚持给孩子拍嗝,至到胃里的气排出为止。
四、拍嗝对宝宝的好处
宝宝出生后横嗝肌还没有发育完善,吃奶时时常会吸入一些空气,对嗝肌产生轻微的刺激,出现痉挛的现象,表现为我们常说的打嗝,甚至是吐奶。拍嗝的目的,是将吐入的空气通过振动胸腔,甚至嗝肌,将胃内的空气排出体外,缓解宝宝的不舒服和吐奶现象。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宝宝吸入到气管内,以至窒息。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够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和次数。喂宝宝喝完母乳或配方奶后,如果没有帮宝宝拍嗝,原则上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钟,空气就会上升,慢慢地自然排出,宝宝自己就会打嗝。其实,拍打嗝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带有安抚作用,宝宝其实是很喜欢被轻拍背部的。
差不多要到四五个月以后,宝宝的吐奶现象才能够明显改善。所以之前最好还是拍嗝,以防宝宝吐奶,虽然不是病,但吐奶毕竟会让宝宝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