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婴儿吐奶的方法都有哪些,婴儿吐奶是否正常,婴儿吐奶如何处理才好,导致婴儿吐奶出现的原因
2017-02-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康语兰
一、预防婴儿吐奶的方法都有哪些
由于宝宝胃部呈现横位,加上喂养姿势、喂养时机、环境不对,所以宝宝吃奶后就会容易出现吐奶的情况。宝宝吐奶怎么办?怎样预防新生儿吐奶?
1、给宝宝喂奶时,尽量竖着抱他。如果让他蜷在你的臂弯里,或者坐在婴儿汽车座椅里慵懒地吃奶,会让配方奶或母乳不能直接进入他胃里,造成宝宝吐奶。
2、喂奶时要安静。专心吃奶能够避免宝宝吐奶。减少周围的噪音和其他可能会让宝宝分心的东西。而且,尽量不要等宝宝很饿了才喂他。如果宝宝分心了或很急躁,就更有可能在吃母乳或配方奶时吞进空气,吐奶现象就更容易出现。
3、 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吃配方奶或挤出来的母乳,一定要注意奶嘴孔不能太小,因为太小会让宝宝着急,从而吞进空气。但另一方面,如果奶嘴孔太大,由于奶流得太快,宝宝吞咽不及也会造成宝宝吐奶。
二、婴儿吐奶是否正常
1,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判断新生儿吐奶是否正常,首先需要弄清楚宝宝是病理性吐奶,还是生理性溢奶,病理性吐奶是不正常现象,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现象。病理性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生理性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标准来进行检测。
2,新生儿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只要宝宝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减少体重,或者出现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等等异常现象,就不必看医生。但宝宝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三、婴儿吐奶如何处理才好
一、侧趴式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婴儿横放,让其侧趴在腿上,婴儿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婴儿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婴儿上背部即可。这个姿势比较适合较小的婴儿,为了防止婴儿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婴儿身体固定在妈妈大腿上。
1、拍打时,五根手指头并拢靠紧,手心弯曲成接水状,确保拍打时不漏气,同时,注意拍打的力度,一般以引起婴儿背部震动,但不让婴儿感到疼痛为宜。
2、每次拍打嗝,可以伴随着婴儿喝奶过程分2-3 次来拍,不必等婴儿全部喝完。这样对婴儿的消化很有帮助,特别是容易胀气、溢奶、吐奶的婴儿,在开始喂食之后不久就要先帮他拍打嗝,这样可有效避免胀气或吐奶。
3、拍打嗝关键是经常变换位置,拍打嗝的方式因人而异,各位妈妈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拍背、抚触、按摩等都可以。但妈妈必须了解一点,经常变换位置、适度给婴儿腹部一些小压力,才是拍嗝的关键。
二、直立式
尽量把婴儿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的力量将婴儿轻扣着,再用手掌轻拍婴儿的上背,促使婴儿打嗝。在直立式拍嗝的过程中,妈妈可以注意一下三个方面:
1、为了防止婴儿溢奶、吐奶,使用直立式时,妈妈可在自己肩膀上垫上小毛巾,方便清洁。
2、由于依靠手部支撑婴儿直立,当婴儿面朝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捂住婴儿的口和鼻,方便婴儿呼吸。
3、如果婴儿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可以考虑先抚摸再拍打,也可以换另外的肩膀再拍打。
四、导致婴儿吐奶出现的原因
1、生理原因
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就会使得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宝宝的胃有两个“大门”,贲门和幽门。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
宝宝的幽门一般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由于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是很容易被食物“破门而出”的。
以上的生理原因导致宝宝吐奶成为正常现象。只有等到他长大一点后,胃才会垂向下、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才会渐渐增强,才不会吐奶。
2、病理原因
(1)感冒
由于咳嗽,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
(2)感染
流行性腹泻、肝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也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
(3)便秘
如果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延长,也可出现腹胀、吐奶。
(4)幽门狭窄
它比较常见于刚出生3个星期到2个月之间的小宝宝,通常在1个月时,症状开始明显。这种情况的宝宝往往是边喂边吐,吐完之后因饥饿又吵嚷着想要再吃。宝宝会越来越瘦、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