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段,流行性感冒症状,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2017-02-1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笑天
一、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段
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
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可见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最密集的月份一般见于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多因为季节转变,天气忽寒忽热,没有及时添减衣物所致,特别是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据核蛋白及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及NA抗原性的不同分若干亚型。甲型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antigendrift),为同一亚型内基因突变产生新毒株,造成流感小流行;抗原转变(antigenshift),为新毒株的HA和NA与原流行株完全不同,出现新亚型,造成流感的大流行。乙、丙型的抗原性较稳定,较少发生变异,乙型常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丙型仅呈散发,主要侵犯婴幼儿。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
二、流行性感冒症状
急性发病,表现为高热寒战、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涕相对较轻。易并发细菌性上呼吸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发热可高达39一40℃,一般持续2~3天渐降。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年老体弱的患者,症状消失后体力恢复慢,常感软弱无力、多汗,咳嗽可持续1~2周或更长。
体格检查:患者可呈重病容,衰弱无力,面部潮红,皮肤上偶有类似麻疹、猩红热、荨麻疹样皮疹,软腭上有时有点状红斑,鼻咽部充血水肿。本型中较轻者病情似一般感冒,全身和呼吸道症状均不显著,病程仅1一2日,单从临床表现难以确诊。
三、流行性感冒的传播
1.传染源: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具有部分免疫力者,常成为隐性感染者,其带毒时间不长,但传播力较强。
2.传播途径: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病毒存在于病人或带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可通过咳嗽、喷嚏、说话喷出的飞沫经空气而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3.易感者:人群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普遍易感,病后或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免疫力不持久,一般—年左右,且型间无交叉免疫。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所以可引起反复发病,当大量人群被新变异株感染时,就可能引起流感的暴发。
四、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1.病毒种类不同
普通感冒:多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流感: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感染。
2.病程不同
普通感冒:一般症状较轻,传染性较弱,自愈能力较好。一般5~7天痊愈,较少出现并发症。
流感: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一般7-10日痊愈,但可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3.症状表现不同
普通感冒:呼吸道症状较重,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
流感: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喷嚏、鼻塞、流涕相对较轻。
流感流行期间,单纯型流感的诊断并不难。因为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又有流感流行病学情况及密切接触史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