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冬季养生几个小常识 冬季怎样健康养生呢_冬季保健的常识_冬季生活的知识大全

2017-03-11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若烟

一、冬季保健的常识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在冬季,人们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如此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气体等,将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2、人在这样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

  3、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发季节,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二、调节饮食:

  1、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摄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

  2、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为宜。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需要略高一些。维生素的部分,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取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优质蛋白 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得摄取量也需充足。

  三、敛阴护阳:

  1、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

  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 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 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3、接着要避寒就暖。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待在温度室中的房间哩,减少外出次数。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4、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茵此应减少洗澡次数,及洗澡过程的保暖 动作,幼儿、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注意。

二、冬季生活的知识大全

  冬季:洗澡前后注意事项

  1、洗澡前喝一杯开水,可以补充全省血液容量。

  2、选择中性的香皂或者沐浴露,一面将皮脂洗去,导致皮肤更加干燥。

  3、洗澡后全身涂抹润肤霜,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4、走出浴室钱一定要穿好衣服、鞋帽,以防感冒。

  5、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供皮肤足够水分,天然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冬季:睡眠调节

  冬季作息时间应该“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的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

  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浑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回感到疲劳。

  冬季:冬季饮食小常识

  进入冬天应该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等。

  冬季宜食粥:麦片粥-养心除烦,萝卜粥-消食化痰,山药粥-补肺益胃,核桃粥-养阴固精,玉米粥-调中开胃,红薯粥-滋补肝肾。

  冬季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咸味吃多会减弱心中的阳气,所以应多吃苦的食物助阳气。

  冬天手脚冰冷的女性不要吸烟,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可乐等,多吃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衣服做暖身运动。冬季容易皮肤干燥的人,洗澡次数不宜太频繁,不要用香皂洗澡,水温不要太高,用含有滋润的成分的沐浴露,洗后应涂抹凡士林之类的保湿润肤膏。

  冬季养生歌:

  冬令进补忌过量,补充水分要经常。起居作息顺自然。老幼早卧晚起床。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练身不提倡。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但是鸡肉进补应注意:公鸡肉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患者,母鸡肉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

三、冬季养生几个妙招

  1、补充充足的水分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身体各部位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一般保证在2000—3000毫升就够了。

  2、喝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3、护脚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众所周知,脚部神经丰富,更是三条阴经三条阳经的交接点,脚部一受凉,就会通过神经的反射作,引起感冒,关节炎甚至腰腿痛痛等。所以冬季鞋袜要勤洗勤换,每天晚上用温热水泡脚20——30分钟,如果能使用一些脚本生物科技的中药足浴粉,则能使气血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当运动出汗

  冬季属阴,所以养生关键就是要防止外来寒邪入侵到体内,一定要“祛寒就温”,但是暖并不是把空调温度调高,也不是穿的越多越暧。如果穿得过多则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出汗过多则更能泄气,所以在锻炼身体时要动静结合,所有运动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

  5、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冬季养生要以家用健身器材养生为辅。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保健知识,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养生保健知识、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6、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7、环境舒适

  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8、睡眠充足

  冬季早睡晚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1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9、饮食有节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观规定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当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你的身体缺乏这种东西,就应该摄入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养生观点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养生保健应该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而决定饮食的次数和数量。

  10、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四、冬季养生的三大小贴士

  1、雪后更应防晒

  雪天的紫外线看似不强,其实它会通过雪地的反射大大增强其“威力”,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在雪天尤其是出太阳时更要重视防晒。

  紫外线中的UVB会造成皮肤晒伤,而UVA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厚厚的云层以及玻璃,造成皮肤老化。

  即使是在室内也应注意防晒,尤其是长期靠窗工作的人,可以涂抹既能防UVA、又能防UVB的广谱防晒护肤品。

  2、小雪降忧愁

  “小雪”节气,祖国各地纷纷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季,降温也比较的明显。

  同时,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对于黑夜的感受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个时节,非常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从而导致心情抑郁症状的发生。人们应该学会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要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受影响过多。

  如果实在是觉得心情不好的话。可以从饮食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抗抑郁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一个舒缓放松的心情。

  菠菜、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中也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抑郁。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

  3、注意清内火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

  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专家告诫大家,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