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崩漏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崩漏(功血)有哪些并发症
2017-03-1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勾初柔
一、月经崩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崩漏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本病是因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方一]
乌梅肉15克,红糖适量。将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内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虚热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将豆腐与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顿服,可连服数剂,血止后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方适用于血热崩漏。
[方三]
狗头骨1个,煅龙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黄酒适量。将猪头骨烧存性,龙骨煅,棉花籽炒与百草霜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黄酒送下,微见出汗为好。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的崩漏。
[方四]
鲜藕、鲜白萝卜、鲜旱莲草各800克。将上药洗净共捣烂,用净纱布包裹取汁,冰糖适量,不拘多少,频频饮服。
本方适用于肾阴虚之崩漏。
[方五]
麦麸1000克,百草霜30克,红糖250克。将麦麸、百草霜、红糖加开水揉和成每个重100克的饼,将饼放笼屉上蒸熟,每日早晚空腹白开水送服1个。
本方适用于脾虚之崩漏。
[方六]
鲜益母草、鲜荠菜、生油各30克。前两味药洗净切断,铁锅置旺火上,注入生油,待油烧热后下鲜益母草、鲜荠莱炒熟,日分2次食。
本方适用于因瘀血所致的崩漏。
二、中医崩漏(功血)有哪些并发症有哪些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崩漏是月经量严重失常的一类月经病,致病原因多,病机复杂,发病过程常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故崩漏常反复难愈。就病之新久而言,“暴崩者,其来骤,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难”。
《女科证治约旨》云:崩漏“崩中者,势急症危,漏下者,势缓症重,其实皆属危重之候”。临床上崩漏以虚证见多,若病情严重,或失治迁延,常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崩漏主要并发症有:
(1)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于,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女孩、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三、中药妇科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养心扶脾
治疗崩漏有塞流、澄源、复旧三则,然“心生血”,故当养心以固本,复旧亦是一大重要法则。临床上常见心虚崩漏,其多因“忧愁思虑则伤心”,母病及子,致脾不统血,而成崩漏,所以立归脾汤方,其甘温养营,心脾皆治,为临症所常用。
若失血过多,心血皆虚,当以养心为先,常用养心药,如桂圆肉、茯神,柏子仁、远志等品。临床也有以脾虚为主症者,其症见体倦无力,下血不止,方以扶脾为治,使脾旺则血统,经归而血止。况脾为后天之本,生血之源,且“冲脉隶属于阳明”,脾与胃相表里,扶脾与胃,可使冲任血海得以荫益。故出血宜扶脾,以资生血之源,常用药物如大枣、芡实、山药、白术等。
和肝固冲
“肝藏血”肝虚下血常伴昡晕,脉见弦细者,治当养肝血,药用枸杞子、山茱萸等。若郁怒伤肝,则肝气不舒,甚则木郁克土,致脾不统血,症见下血又兼肋痛,少腹胀痛,则常以丹枝逍遥散治之。或加以玫瑰花、生牡蛎以增强疗效。
冲为血海,经产房劳损伤及冲脉,冲任不固,每多下血,故张锡纯立方,名之安冲汤,常用药如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金樱子等品。
益气升提
下血而兼气少脉弱者,气虚下陷也,以养血方内加党参、黄芪。气为血海,气升则血升,补气升陷,气虚血下量多者,用独参汤,以高丽人参9~30克水煎顿服,以取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临床也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升提,则崩漏可愈。
炭止胶固
血红炭黑,古人说:“红见黑则止”取“水来克火之意”,起塞流作用。凡血下多者均可使用。临床上不同的症候,选用不同的炭类。如血热经多用地榆炭、虚寒经多加炮姜炭;腹痛有瘀加山楂炭、腹痛虚瘀加当归炭;伴眩晕者加菊花炭,引血归经加芥穗炭。
血崩漏下,治宜补阴使阴血得守,胶类药物多属血肉有情之品,最补阴血。如温经汤、胶艾汤等均用阿胶,《药性赋》也云:“鹿角膠主血崩,更补虚赢劳绝。”故下血之症常以加胶类而收效。
温经止血
经崩而寒者,症见口淡作呕,恶寒肢冷,舌润脉迟等,常用药如艾叶炭、炮姜炭,尽量“不用附子干姜”,恐助阳过剂而伤阴,若兼有腹痛者加砂仁。经崩寒甚者用四神汤,即破故纸、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此方虽治肾阳虚之五更泻,但临床对阳虚之崩下也有良好疗效。
凉血止血
对于下血而面红、唇紫、心烦口苦、咽干舌降、身热便秘、赤脉数等血热症,药如生地、旱莲草、侧柏叶等,或如固经丸用黄柏以坚阴。李时珍曰:“热伤阴络下流红。”《傅青主女科》也云:“热则新血崩流。”故立凉血法。
临床使用凉血法,应适可而止,不可过用。因往往长期或大量出血,热随血去,多由实变虚,寒凉过剂反伤脾胃。临床上崩漏症,虚热症多于实热症,故治疗上可清热于养阴之中。
酸涩收敛
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经血多者可加酸味之药,以收之。常用五味子、山茱萸、石榴皮。因崩漏日久,体必见虚,常在补血养血之时,必加收敛固涩之品。如龙骨、牡蛎、赤石脂、鹿角霜、海螵蛸等。
祛瘀止血
适用于少腹结痛,所下血块,大小产后,跌仆外伤,因瘀血所致者,瘀血不去则新血难安。常用方剂如失笑散、四物汤、生化汤,或以云南白药等。
临床上崩漏属纯瘀者少见,多有兼症,临症时常以攻补兼施。当归、川芎活血有祛瘀作用,古人有“当归祛瘀良”之说,故出血期间,非有瘀症不用当归为好。川芎血中气药,善走窜,且走而不守,可使血动妄行,故崩漏之症也属慎用之。
上述八法,临症每多兼合,或因阶段而异,不宜孤立使用,必须审因辨证,以定*。故云:“治病有一定之法,而无一定之方。”此之谓也。
四、子宫出血在中医的病因是什么
1、肝肾阴虚:
室女生机旺盛,对肝肾精血的需求量较大。如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易致肝肾阴亏,虚热内生。扰动血海,血液妄行而造成崩漏。
2、脾肾阳虚:
室女肾气初盛而未实,若后天调摄不利,劳倦过度,饮食所伤,忧思过度等,易损伤脾肾,造成脾肾阳虚,冲任不固,以致形成崩漏。
3、气虚不摄: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若劳倦过度,大病久病迁延等,易损伤正气而致气虚不摄,血海藏泻失调。形成崩漏。
4、血热妄行:
室女生机旺盛,脏腑娇嫩,如调摄不利,或外感邪热,或过食辛热,或忧郁化热等,易于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崩漏。
为大家介绍下其他的几种因素吧
1、肌层内肌瘤可因子宫腔变形增大,内膜面积增加而使月经过多和出血过久;
2、肌瘤妨碍子宫收缩或影响血运造成慢性盆腔充血,而使子宫出血不止;
3、子宫肌瘤合并存在卵巢无排卵的子宫内膜增生或息肉形成,而导致月经过多;
4、粘膜下肌瘤可因粘膜面积增加以及发生表面溃疡和感染,局部充血等,而引起月经过多、过频、月经淋漓不止或不规则出血;
5、合并慢性盆腔炎可导致充血而月经增加;
6、更年期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