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腰骶劳损是什么原因 怎么预防腰骶劳损

2017-04-1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潘夏菡

一、什么是腰骶劳损呢

  腰骶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积累性损伤。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骶椎之间承受着较大的屈、伸、旋转及剪式应力,且先天性畸形较多,容易发生退变。久病、体弱、急性腰扭伤未愈等也是发病因素。发病部位常在骶棘肌、腰骶棘间韧带、腰骶关节突或骶髂关节。重体力劳动,尤其是长期在不良体位劳动者多见。 由于长期高肌张力,肌内压增高,血供不足,缺血缺氧,肌糖元代谢不全,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导致肌肉萎缩、水肿及粘连,产生肌肉劳损。进而肌力减弱,应力集中于韧带及关节囊,使之遭受过多的牵拉而弹性减弱,并出现水肿、粘连、纤维增生及肥厚,最后发生韧带劳损。

  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劳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局部压痛。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清除病因、增强体力、压痛点封闭、理疗、按摩及针灸。症状重者可卧床休息或用围腰。预防重点是保持良好姿势,注意体育锻炼,避免以不良的体位工作过久 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腰部劳损必须外贴 五枝膏,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

二、腰骶劳损的结构

  腰骶部的位置

  腰骶部正常位于活动度较大的腰椎与甚少活动的骨盆交接处,同时又位于腰椎生理前凸与腰椎生理后凸的交接处,杠杆作用特别大,容易受到损伤。

  腰骶部关节

  腰骶部关节特别多,达20余个,且关节又经常处于运动状态,不论行走、站立或坐位时均在负重,维持关节稳定的因素如关节囊、韧带稍有损伤,关节面稍有不对称或不适合情况时,即可发生疼痛。骶髂关节是脊柱与下肢间的重要缓冲部分,抬重物时,背伸肌与绳肌同时紧张,该关节易受到劳损。

  腰骶尾部的软组织

  腰骶尾部的软组织结构亦较复杂,肌肉过度收缩时,常使竖脊肌或臀大肌的起始部发生撕裂,该部可以出血、肿胀、肌肉痉挛。当暴力作用于腰骶部,肌肉未作预防或不能制止,以致超过正常活动范围时,韧带可发生扭伤,并发肌肉痉挛。韧带受伤后的出血及机化可使其失去正常张力及韧性,造成关节松弛。软组织损伤后,充血及血肿可压迫神经。急性损伤后如未及时处理,可发生粘连,牵扯周围肌肉,减少运动范围,更易再次遭受损伤;粘连又可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造成不正常体位,因而使韧带处于慢性紧张状态。肌肉痉挛时,因发生肌肉缺血,牵涉痛面积扩大。

三、腰骶劳损的病因病理

  当肌肉超负荷工作,长时间保持强力收缩状态时,肌肉内压力增高,血供不足,缺血缺氧,能源得不到充分补充,肌糖原代谢不全,产生的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导致肌萎缩,水肿及粘连,产生肌肉劳损。肌肉劳损后,肌力减弱,保持姿势的应力集中于韧带和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囊遭受过多的牵拉而弹性减弱,并发生水肿,结果导致粘连、纤维增生、肥厚等一系列改变,最后发生韧带和关节劳损。 腰骶部的劳损与局部解剖特点有关。腰骶部在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间形成一个约120度的角,上方为活动性较大的腰椎,下方为固定的骶椎,这种结构使腰骶部必须承受较大的伸屈、旋转和剪式应力。经常、反复、持续的机械应力作用于腰骶部软组织及骨关节,将发生局部组织结构、理化性能、运动规律的细微变化,而长期、少量的细微变化积累至超出腰骶部软、硬组织的代偿能力时就会产生腰骶部的劳损。

  有人认为,腰椎过多前凸致腰骶角变小,将增加腰骶部的剪式应力。如果第三腰椎的中心垂线落在骶椎面的前方,腰骶关节突和前方韧带将会遭受更大应力。穿越腰骶关节面的垂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大于30。时,腰骶部易受损害。肌肉发育差,腰椎前凸增加,体质肥胖、体重增加、腹部膨出,都会增加腰骶部剪式应力,容易引起劳损。

四、腰骶劳损的预防方法

  第一,保证正确的坐姿,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将后背坐直,并保持颈部的挺直。

  第二,应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锻炼,这是身体健康必需的。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人,应增加工间休息和活动时间,以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第三,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颈肩部肌肉,注意保暖。

  第四,枕头的高矮软硬要适中,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荞麦皮为好,装填量要适当,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习惯仰卧者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预防要点是保持良好姿势、矫正各种下肢畸形、注意体育锻炼、避免在强迫体位下工作过久、坚持工间操、注意劳逸结合。多数患者病程长、治疗见效缓慢,故治疗要有耐心。一般应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消除致病因素,注意体育锻炼等,背肌软弱乏力者要进行背肌锻炼。痛点局限者可用强地松龙加普鲁卡因作痛点注射、理疗、温水浴、推拿、按摩、针灸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症状重者可卧床休息,用宽腰带或腰围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