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甲醛中毒会有什么症状呢 宝宝甲醛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2017-04-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苏千琴

一、宝宝甲醛中毒的临床症状

  1. 甲醇在进入人体约经18~24小时的潜伏期后,急性中毒症状才会出现。急性甲醇中毒的症状主要有叁大特色:(1)中枢神经之抑制。(2)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3)视神经变化。

  2. 甲醇中毒的临床症状变异很大。一般而言,中毒的症状与就医的时间有密切相关,但与血中甲醇浓度不一定有关。甲醇中毒的早期临床症状,主要由甲醇本身所造成。其症状与乙醇中毒时类似,包括了心跳加速、腹痛、呕吐、腹泻、食慾不振、头痛、晕眩、全身虚弱、步态不稳、深肌腱反射增强;严重者则可能神智昏乱或唿吸急促。

  3. 较晚期的症状,则主要归因于蚁酸的大量形成及有氧唿吸受抑制而导致的组织缺氧及乳酸血症,因此产生的时间多在6-12小时以后,甚至可能延迟至18-24小时后才有明显的症状。临床的表现,可能包括唿吸急促、阴离子间隙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胰臟炎、高血糖、渗透压间隙增加、昏迷、抽搐、心博变慢、左心衰竭、休克、白血球升高、横纹肌溶解症、低血钾、低血镁、急性肾衰竭(肾小管坏死)、血尿、肝功能略高(脂肪变性)、唿吸衰竭、视网膜伤害及视神经坏死等。

  4. 甲醇的眼睛伤害为其中毒主要且特别的表现,甚具诊断的价值。甲醇造成视力损伤的主要机转与蚁酸堆积有关,及早治疗是可恢復的。症状方面则包括了视力降低及模煳、视野缩小、眼前出现跳跃的光点、固定或放大的瞳孔、视盘充血、视网膜水肿及失明。

二、宝宝甲醛中毒的急救措施

  1、 现场处理立即脱离现场,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对受污染的皮肤使用大量的清水彻底冲洗,再使用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溅入眼内须立即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2 、短期内吸入大量的甲醛气体后,出现上呼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48小时,避免活动后加重病情。

  3 、对接触高浓度的甲醛者可给予0.1%淡氨水吸入;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防止喉水肿、肺水肿。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5、 合理氧疗。

  6 、对症处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甲醛中毒的急救措施,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救治甲醛中毒的患者,而且甲醛中毒的患者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多休息。

三、了解什么是甲醛呀

  甲醛的来源

  室内的甲醛多来源于各类人造板材(大芯板、九厘板、中密度板等),涂料和油漆也含有一定甲醛,但含量较低。因此针对甲醛一般都处理各类人造板材或家具。解决甲醛释放过多的办法有:减少大芯板和其他人造板材的使用量;尽量购买环保的人造板材;板材进场后使用甲醛清除剂1号涂刷板材,然后再对板材进行加工。

  甲醛致癌和促癌作用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甲醛的常识,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甲醛,而且人们一旦发现有甲醛中毒的患者要及时的对症治疗。

四、甲醛危害的防治有哪些呢

  1.装修材料和家具“绿色环保”关:“绿色装饰材料”是指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或释放量低于国家颁布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标准,凡用于室内的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的装饰材料一般可以称其为“绿色装饰材料”。 例如:人造板中有害物质“甲醛”规定指标是1.5mg/l,如果人造板中甲醛的指标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指标,这种板材就可以称为“绿色人造板”。因此建议装修时选择材料和配置家具时,应选择具有绿色环保认证的产品。

  2.室内环境检测关:房子装修结束之后,不要急着入住,应先找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听取专家的意见,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当甲醛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之后再补救就晚了。

  3.室内污染治理关:当出现装修完检测不达标的情况,必须依靠专业人士、机构、环保单位进行治理后方能入住。常用方法有:使用除甲醛产品,如:活性碳、甲醛捕捉剂、光触媒等,或者通过绿色植物来净化空气,一些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银包芋吊兰、芦荟、虎尾兰等植物可以吸收甲醛。有研究表明,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可以消灭1立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同时还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把室内的甲醛排放到室外,防止甲醛在室内积累达到危害身体健康的浓度。

  4.出具检测报告关:建议有关环境检测部门应当加大检测仪器研发或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设备仪器力度,在专业人士、机构、环保单位对污染新居、场所等进行治理后为被治理对象出具检测报告,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