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是多少_ 测量婴儿体温的方法
2017-04-2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苏千琴
一、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呢
新生儿体温稍高于成人,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
婴儿腋温在春、秋、冬三季平均温:上午36.6℃,下午36.9℃;在夏季上午36.9℃,下午37℃。有部分孩子腋温可能在37℃以上,尤其在夏季居多,约占50%,体温虽高,但经过观察可发现,孩子并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所以体温比较高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发烧,爸妈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如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二、孩子发烧了应该怎么办
使用退热贴。发热时使用退热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于病情并不是十分严重的患者来说,使用退热贴可以让发热得到有效的控制。
退热药快速退热。虽然使用退热药可以解决发热问题,但我们并不能盲目的去使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使用退热药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酒精拭擦。发烧39度以上可以说是高烧了,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酒精拭擦小孩的四肢、腋下以及背部等部位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热效果。
减少衣物或被子。小孩发烧39度时,需要散发热量才能够快速退热。因此,必要时应该减少穿着衣物或者被子。如果发现小孩有出汗现象,应该及时为孩子擦去汗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小孩发烧时,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这要更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室内气温到25度最为适宜。
冷水袋作枕头。39度发烧时,可以使用冷水袋作为枕头,这样可以有效地带走一部分的热量。使用冷水袋作枕头对于小孩加速退热起到很大的帮助。
温水擦身也能帮助退热。用温水毛巾拭擦孩子的四肢、脖子以及背部,可以让毛孔变大加速热量的流失。此外,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的热量。
三、怎么样测宝宝的体温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况需要给宝宝测量体温。因为不正常的体温是许多疾病的先兆,例如流感和扁桃体发炎等。所以每当婴儿哭闹不停,或者总是无精打采或额头温度较高时,就要测一测体温,看看是否正常。常见的测量方式有测腋温、肛温、以及耳温。
1、腋温
使用工具:一般温度计、酒精棉球。
测温之前:
(1)用酒精棉球从温度计的末端往上擦拭一遍消毒。
(2)将温度计用力甩一下,让水银指针回归到35℃以下。
(3)检查宝宝腋下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干。
测量步骤:
(1)将宝宝衣服稍作松解,以腋下能放入温度计为原则。
(2)固定宝宝,把宝宝的手轻举,将温度计放到腋下中心点,手放下压住并夹紧5—10分钟。
(3)取出温度计观看结果。
(4)腋温所测温度+0.5℃=宝宝当时体温。
2、肛温
使用工具:肛温温度计(肛表)、酒精棉球、凡士林。
测温之前:
(1)温度计检查工作同腋温。
(2)将肛温温度计的前端涂上凡士林(1岁以下涂1.5厘米长左右;2岁以上涂2.5厘米长左右)。
测量步骤:
(1)让宝宝平躺,先脱掉宝宝的尿片,一只手固定宝宝双脚并抬高。
(2)将涂有凡士林之肛温温度计插入宝宝肛门(约1—2厘米)。
(3)压住让宝宝夹紧1—2分钟。
(4)取出肛温温度计观看结果。
(5)肛温所测温度=宝宝当时体温。
(6)宝宝若有拉肚子情形不适合测量肛温。
3、耳温
使用工具:耳温枪。
测温之前:检查耳温枪的电池是否有电。检查宝宝耳朵内是否有太多耳屎,若有须先清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步骤:
(1)打开耳温枪的电源。
(2)固定宝宝,将宝宝的耳朵轻轻往下、往后略倾斜。(2岁以上则是将耳朵轻轻往上往后)
(3)把耳温枪探测头插入宝宝耳道里面,轻按测温按钮。(通常会哔一声)
(4)取出耳温枪观看结果。(荧幕显示数字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5)耳温枪测得温度=宝宝当时体温(不需再加减温度)。
四、影响体温因素有哪些呢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