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要紧吗 如何护理宝宝鹅口疮
2017-05-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殷雨真
一、宝宝患鹅口疮有影响吗
鹅口疮是一种霉菌感染,常常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他很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那么宝宝的口腔就恰巧具备这样的环境条件,再加上宝宝本身对霉菌的抵抗力就比较弱,特别是当妈妈手、乳房清洁的不够干净,或者是奶瓶喂养的宝宝不注意卫生时,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宝宝鹅口疮。
鹅口疮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并没有任何异常,几乎不会因为存在口腔疼痛而拒绝吃奶。相反当真正开始使用抗菌霉药物治疗的时候,宝宝变得情况加重:吃奶就哭,吸吮力减弱。严重时口腔内的白色物消失了,但是口腔黏膜和舌面发红,甚至有的宝宝彻底拒绝吸吮。妈妈们要知道哦,以上情况都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反应,慢慢会好的。我们可以将奶挤出,用小勺喂给宝宝。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每次喂奶前妈妈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乳房,不要用手揉完乳头就给孩子吃,但是不用将乳头擦拭的过于干净。
奶粉喂养的宝宝,所使用的奶具必须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喝剩的奶一定要立即倒掉,特别是在夏天。而且夏天最好不要在宝宝的奶瓶中放置喝剩的白开水。清洗奶瓶时使用奶瓶刷,洗干净后一定要消毒并且控干,因为潮湿温热的环境可是霉菌的最爱哦。
对于宝宝来说,从出生后的3天开始我们每天早晚要给宝宝做口腔护理,避免细菌在口腔内滋生。
如果宝宝得了鹅口疮妈妈也不必过于担心,鹅口疮是很容易治疗的,使用抗霉菌药物后24小时即可见效,但是却很容易反复。所以妈妈在给宝宝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巩固治疗,不要看到宝宝有好转就立即停药,而是要坚持一周,这样复发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我们在治疗鹅口疮的时候常用的药物是克霉唑,250毫克/片。怎么使用呢?
将1片药碾碎分成3份,早中晚各一份。每次在喂奶前1个小时喂给宝宝。妈妈可以先将自己的手洗干净,以食指蘸上少量药粉轻柔地涂抹在宝宝的口腔内侧。如果宝宝不喜欢或者是妈妈不敢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将药物涂抹在妈妈的乳头上,那么当宝宝含住乳头的时候也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只不过这样会降低疗效,因为宝宝不断吞咽,口水的分泌可能会稀释药物。此举是无奈时候的选择。
在这里还需要告诉妈妈们:在使用抗霉菌药物的同时,用苏打水清洁口腔可缩短治愈周期,巩固治疗效果哦……
二、宝宝鹅口疮该如何护理
一旦宝宝得了鹅口疮也不用惊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护理治疗。
(1)注意病儿口腔的清洁,指导喂服,加强个人卫生。喂乳前后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用不1∶3银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每日3次-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1%龙胆紫。
(2)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口臭便秘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黄粉1克,开水泡后喂服。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温服。疮面用绿袍散化水以棉签液擦口,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调敷涂口腔患处,每日3次-5次。
(3)乳母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局部用药
●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制霉菌素加鱼肝油涂擦婴幼儿口腔,或制霉菌素药片,每片用10毫升温开水化开,切忌用凉水或开水。用药期间至少7天,或白色斑块消失后,还应坚持再用药1周~2周,以防复发。
●可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在哺乳前后洗涤患儿的口腔,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2~3天病变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同时母亲也应用小苏打液清洗乳头,以免重复感染。停用抗生素如果病儿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历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这样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以抑制霉菌生长。注意饮食鼓励宝宝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麦片、面片等;宝宝因为疼痛不愿吃东西、不肯吸吮,这时应耐心用小匙慢慢喂奶,以保证营养;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就医指征宝宝有鹅口疮后,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宝宝不愿意进食。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
●若发现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5~7天后仍未改善,或鹅口疮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
1、用药治疗
(1)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2)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宝宝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3)妈妈饮食
哺乳妈妈的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2、按摩治疗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四、鹅口疮会引起高烧吗
鹅口疮是一种口腔疾病,患有鹅口疮的宝宝会因为口腔疼痛而不想吃东西,有的甚至会引起呼吸困难等等。通常宝宝生病抵抗力都是非常低,很容易会引起发烧等疾病。究竟鹅口疮会引起高烧吗?
鹅口疮会引起高烧吗
会的,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导致的,一般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舌,牙龈,上鄂,颊,一般治疗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用龙胆紫溶液涂抹,还需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
鹅口疮的特点
鹅口疮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舌、颊、软胯、口底为多发部位。开始为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常伴灼热、刺痛及干燥的感觉。1—2天之后,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的雪片佯的斑点。略为突起,很像奶瓣或凝乳,不久,这些白斑逐渐扩大成形状不同的斑片,最后再进一步融合,以致覆盖在整个舌面以及整个口腔粘膜,这种白膜琴渐变成黄褐色,它和口腔粘膜粘连很紧,不易擦去。婴儿常常哭闹不安,拒绝吃奶,还可伴有低烧。少数严重者可蔓延至咽喉、食道或呼吸道,造成吞咽或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