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婴幼儿感冒的简易疗法是哪些 怎么样才能避免婴幼儿感冒呢

2017-05-12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苏元枫

一、婴幼儿感冒的简易疗法

  握掌疗法

  一是除寒握掌法:适宜幼儿受风寒之感冒。药取薄荷、防风各15克,生姜2片(咽痛不用)。先将薄荷、防风捣粉,再将生姜捣泥调匀,加少量白开水拌稠,装在两个7—10厘米左右长条小纱布包内,放于患儿两掌心,外用长纱布缠好固定,约15—20分钟放开。二是退热握掌法:适于幼儿感冒、轻微发热或咳嗽等。药取薄荷、莲翘各9克,橘红6克。共同捣烂,开水冲泡调匀,分装两个纱布包,握法同上,即使药物握于掌心,借以吸收药物。

  推捏揉擦法

  适于小儿感冒发热,或者凉汗闭不出,药用大葱白100克,薄荷叶6克,黄酒150毫升,炖热,将大葱白放在干净的石臼里,兑温开水200毫升,捣烂取汁倒入干净杯中,加入薄荷叶,将炖好的热黄酒冲入搅匀,然后,用柔软绸布或消毒纱布蘸此药液,轻擦鼻翼(即鼻棱两旁)、轻揉两太阳穴、第七颈椎(与肩略平)、推捏脊柱及尾椎骨两旁,揉擦两肘弯、两腿弯、两手心。每处15—20次,切记用力要轻,力量要均匀适度。

  敷贴法

  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取鲜地龙10条放入碗内,撒上白糖适量,片刻后地龙因体液外渗而死,再入面粉适量和成膏,制成直径为3厘米的药饼两枚,分贴囱门和神阙穴处,每次贴4—6小时,每日2次,连贴2—3日有效。

二、怎么样才能避免婴幼儿感冒

  1、盐水漱口:由于病毒和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咽部,盐水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经常含漱盐水有预防感冒的作用,特别是在周围已经出现患病者的时候,在患病后,用盐水漱口也有促进康复的作用。

  2、冷水洗脸:经常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和鼻粘膜,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是预防感冒的好办法。

  3、食醋熏蒸:一般每立方米的房间用5ML食醋,加水一倍稀释,放入容器内加热,使之产生蒸汽,每周2次。这种方法对预防流感有确实的作用。

  4、多喝水:口腔和呼吸道内的黏液利于病毒和细菌繁殖,多喝水可以将这些病原冲出体外。秋季气候干燥,也有利于感冒的传播,多喝水可以改变人体内环境,不利于感冒病毒的繁殖侵袭。

  5、每天喝一碗鸡汤:有研究证明,喝鸡汤能够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特别是其中所含的半胱氨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此外,喝鸡汤对感冒后加速康复也有积极作用。

三、婴幼儿感冒后的护理

  1.注意休息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复发。有发热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2.合理饮食

  感冒发热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强求宝宝进食,将导致宝宝胃肠负担重,对身体和疾病恢复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数可多些,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鲜橙汁等。发热消退和消化能力较好的宝宝饮食可稠一些。随着宝宝病情的好转,一般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平日饮食。

  3.环境适宜

  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对发热的宝宝,新鲜的空气有助皮肤有效出汗而降低体温。应避免直接对着宝宝吹风,而导致宝宝皮肤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为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尽可能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给宝宝轻声讲故事或听音乐,帮助宝宝放松,会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

四、婴幼儿感冒的症状

  1、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

  2、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理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因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称泡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均加征,鼻咽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粘稠。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也明显。如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其它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较严重症状中,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

  3、急性扁桃体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其病程及并发症与急性咽炎不全相同,因此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病,也可并入咽炎。由病毒所致者,有时在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斑点状渗出物,同时软腭及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粘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粘膜表现光滑,可与麻疹鉴别。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