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的治疗
2017-05-19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朱安容
一、手足口病毒传播三途径
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1、接触带病毒的污染物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 器具等引起感染。
2、接触带病毒的分泌物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粪便、疱疹液等可通过接触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病从口入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简单来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于“不卫生 ”导致的疾病,是患儿摸了或者其他方式接触了带有病毒的东西以后,又吃进肚子里,才引起的。因此,要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家长和孩子在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更换干净衣物。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
2、酒精不能杀死手足口病病毒。手足口病病毒要在56℃以上高温环境下才会失去活性,另外,它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其活性,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没有抑制或消灭作用。
因此,孩子能吃进口里的东西,包括碗、玩具等,一定要用沸水消毒15分钟以上。并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
含氯消毒剂适用于宝宝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记得要按说明配制。
如果有条件,房间也要用紫外线消毒。尤其是发生了手足口病的幼儿园,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3、每天最少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对防止病毒的繁殖有一定的好处。
二、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这才好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三、患上手足口病后要注意事项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四、小儿手足口病的指标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有条件的医院要尽早检查EV71病毒抗体,在EV71病毒感染早期,抗体即可出现阳性。对于抗体阳性的患儿要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这是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