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后尿多口干舌燥 注意口干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2018-11-28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时寄灵
一、喝水后尿多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怎么办
1.莲子饮
桂圆、莲子、西洋参、大枣,煎水饮用。适用于补气养阴。
2.龙眼洋参饮
龙眼肉、西洋参煎水,可在睡前服用。适用于心阴不足的口干。
3.雪耳、鹌鹑蛋糖水
雪耳、鹌鹑蛋煮水加冰糖,宣肺养阴生津,适用于肺阴虚症口干。
4.石斛粥
石斛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取汁与大米煮粥,适用于脾胃阴虚口干。
5.雪耳苹果瘦肉汤
取雪耳、苹果(去皮核)煮瘦肉汤。清热养肺阴,适用于肺阴虚口干。
6.枸杞子
可用10克枸杞子泡水饮用,或者煮粥、煲汤都可。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生津止渴的功效,对缓解口干有一定作用。
7.沙参百合麦冬茶
沙参、百合、麦冬、鹌鹑蛋,煎水加冰糖。宣肺养阴生津,适用于肺阴虚症口干。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
1、生理性口干
冬季为什么特别容易感觉口干舌燥?一方面气候变干燥,水分蒸发过快,加重了原先口干,使症状更明显。另一方面,秋冬季节转换,燥邪耗阴也易引发口干舌燥等多种不适症状出现。口干,也许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所引起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翁志强表示,生理性口干比较多见的是喝水太少,或者吃了过咸的食物或大量干性食物,还有运动后没及时补充水分,也会出现口干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不足的水分。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各种机能退化,分泌液体的腺体发生萎缩,会因唾液分泌减少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吃些润肺养阴食物和水果,如蜂蜜水、雪梨、葡萄等,不但能缓解口干舌燥,还能预防便秘。
2、疾病引起的口干
口干原因繁多,除了生理性口干之外,还有疾病原因引起的。翁志强介绍,病理性口干最常见的数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口干,又或者因高热、腹泻、张口呼吸等容易出现体内水分丢失而引起的口干。而心理方面问题,如长期焦虑、抑郁、失眠也会导致口苦、口干等表现。
另外,一些慢病患者,如糖尿病人因为高血糖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缺水而引起了口干;长期服食降血压药等也会引起药物性口干。还有系统性疾病出现的口干,如干燥综合征患者因为体内免疫异常,破坏了唾液腺和泪腺的结构,出现口干眼干……这些人群是难以仅通过喝水解决口干问题的。翁志强提醒,如果口干不能短期缓解的,尤其症状超过三个月,应到医院做全面检查。
对于疾病引起的口干,应尤其加强日常保健。如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以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的可能。还有积极预防感冒,保持乐观情绪,缓解工作紧张压力,避免动怒、生气和烦躁。
另外口干舌燥的原因还有有4方面,包括全身病变、支配涎腺分泌的神经功能障碍、药物及生理性改变引起的唾液分泌减少。
全身病变中以干燥综合征常见,这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发病率约为3‰~5‰,常伴有眼干及类风湿关节炎。其他常见的引起唾液分泌减少的全身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病等,这些病可引起腮腺的退行性肿大。
支配涎腺分泌的神经功能异常可由精神因素及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可抑制相关神经,造成唾液分泌减少。某些颅内病变及影响外周分泌的神经损伤也可导致唾液异常。
某些药物如安眠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等均可引起口干。生理性改变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及更年期妇女,此期人体各系统的机能、代谢低下或暂时性紊乱,也会出现轻度口干不适。
二、这5种情况提醒你不要继续喝水了
我们平时一直强调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但咱们也不是水桶是吧,当你处于这5种情况的时候,先别喝水了↓
多喝水未必好!这5种情况,是在提醒你不要继续喝水
5种情况告诉你慢点喝水
1、当你已经喝了够多
拿小九举例,在疑似感冒的时候,嗓子会不停发送“我渴,我需要水的滋润”的信号给小九,然后就会喝了一口又一口,一上午能喝到3杯,平时上午也就喝1杯的样子。嗓子是舒服,但肚子受不了,已经有明显胀感,走路都仿佛能听到水撞击肚子的声音。
那像这种情况,就不宜再喝水啦,先歇一歇,或者喝一口含着,不要急着吞。因为如果继续喝不少水,其实就是在给肾脏及膀胱增加负担了。且会破坏身体的水盐平衡,身体内水分太多,会导致细胞肿胀,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甚至引发低钠血症。
2、当你的尿已经变透明
在喝适量水的情况下,人们的尿应该是淡黄色的。水喝的越少,尿液的颜色越黄。相反,水喝得越多,尿液颜色越淡,甚至淡成纯净水那样透明的。喝水确实能给身体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也需坚持适度原则哦,多喝无益呢。
平时老听人说一天要喝8杯水,但是水杯又有不同规格,且受到饮食影响,根本拿捏不准这个量的亲,你不如根据尿液的颜色,做个具体判断。颜色太黄了,说明水喝少了,那隔天增加些水分。尿液都透明了,喝太多啦,可以减少水摄入量。
3、当你刚吃完一顿大餐
有些人在吃完饭之后,喜欢喝水或者喝汤,来漱漱口,润润肠。但这样其实是不太好的习惯。一般来说,餐前喝水会更好,因为水可以先在胃里占据一部分容量,辣么相应的就减少了进食量,因为胃容量有限嘛。且适量水能参与胃消化,减轻其负担呢。
但是,如果饱餐一顿之后,再喝一杯水,一方面会冲淡胃液浓度,不利消化。另一方面,这可能让撑的感觉更强烈,然后导致肠胃不适啊,腹痛啊之类的。而且,会令你的腹部更滚圆,这可不利于减肥的计划哦。因此建议饭后不要喝太多的水了。
4、当你运动完大汗淋漓
运动完,最想喝一杯水,而且大口大口喝。但是站在健康角度来看,这样可不利于身体健康哦。因为运动的过程中,出了很多汗,意味着你的身体丢失了电解质,比如钾,钠等。此时,你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白开水,而是含有钾,钠等物质的饮料。比如淡盐水。
建议运动前先喝一小杯淡盐水,然后运动完后再喝一杯。休息片刻,待到汗液挥发完毕,身体恢复正常,再喝几口纯净水,然后洗个舒服的澡,洗掉身上粘腻感。
5、当你准备入睡的时候
话说,有的亲经常忘记这一点,睡觉前总觉得口干舌燥,所以会先喝一杯水,然后睡觉。如果能很快入睡,那基本晚上都不用起夜,因为睡死过去了。但是,如果遇着入睡变得困难的情况,那可能出现人没睡着,水先消化完,然后尿意频频的现象。
睡前觉得口干舌燥,可能是你洗澡的时候失水了,而未及时补充。那么建议大家在洗完澡后,可以补充一些水分,然后睡前再喝几口,这期间有时间让你如厕什么的,也不至于导致睡觉的时候频繁起来。倒是懒星人的福音呢。
三、多喝水造成水中毒那么喝水少呢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领导多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人体摄入液体,防止过量饮水的调节机制,过量饮水会引起致命的水中毒。该研究挑战了健康人每天应该喝八杯水的流行观点。过量喝水危害大,那么喝水少又会怎样?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应喝6—8杯(每杯约240毫升)水或其他饮料(如果汁、茶等),否则极易出现脱水,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这份由香港卫生署公布的调查报告,发表于最新出版的《非传染病信息天地》上。在今年4月至5月期间,卫生署访问了超过2000名年龄介于18—64岁的香港人,结果显示,约有超过1/3的人,平均每天喝少于6杯水或其他饮料。
按性别来分,男性喝水不够的占到绝大多数;按年龄来分,18—24岁和55—64岁的人喝水最少。这几个人群,却恰恰是最需要充足水分的。许多男性易患的疾病,如前列腺炎和慢性肾炎等,都与水摄入不足有关;18—24岁的人处于大学阶段,需要充足水分保持头脑清醒;55—64岁的中老年人,则需要充足水分带走体内的代谢废物。
体内水分会随着流汗、呼气、大小便而流失。要身体正常运作,就要及时补充水分。许多上班族工作忙碌,常常一上午都喝不了一口水,等觉得口干舌燥时,身体已有轻微的脱水。即便很轻微,也会损伤肝肾,导致疲劳、眼花、头晕,思考能力不断下降。
水对健康的作用
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我们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人要进行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就离不开矿物质和营养素,水和膳食纤维就是很重要的营养素。我们身体通过水的循环,通过血液的循环,把营养物质带给全身的细胞,一些代谢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维护体内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平衡。所以说,食物消化的过程也是离不开水的。
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环境温度升高的时候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热,达到体温的平衡。水还有润滑滋润的功能,充足的水使体内的细胞处于湿润状态中,从而保证各种腺体能够正常分泌。水又有稀释排毒的功能,通过肾脏排出一些体内的代谢废物。
充足的水还可以调节血液黏稠度,血液太黏稠的话会导致脑栓塞和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充足的饮水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如果人长期不喝水,身体就会出现问题。首先会出现少尿无尿,然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一系列症状,最终影响到生命。因此,水是人体当之无愧的第一要素。
水的平衡
水的来源和排出量每日维持在2500毫升左右,这包括饮用水约1200毫升,食物中的水约1000毫升,体内代谢出的内生水300毫升,每人每天排出水和摄入的水必须保持基本相等,称为“水平衡”。
总体来讲,人体饮水、喝饮料占的水量大约是48%,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食物来摄入体内,大概是40%。还有12%左右是内生水,就是人体内代谢时产生的。排出去的水也是有比例的,通过肾脏,也就是通过尿排出去的部分占到60%左右,通过皮肤蒸发的,就是出汗等途径是20%。另外,通过呼吸可排出14%的水,还有少部分,大约6%左右是通过大肠排便排出去的。哪一个途径出了问题,都会引起人体水的失衡。如果喝得少,排得多,人体就会脱水;如果喝得多,排出去少,人体就会发生水潴留,引起水肿。所以要学会科学饮水,保持健康的饮水习惯,才能保证体内水的平衡。
四、注意口干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人体常常会发出某种信号,实际上这就是预示着某种危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报警”。然而,许多人却对此不能予以足够重视,以至于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有的人时常感到干渴,老是想喝水。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俄罗斯医学家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人体内严重缺水:
天气炎热、重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因高温而大量出汗等都可导致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干渴难耐,进而常常会出现以下症状,即: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原来,这是肾要节省宝贵水分的缘故。所以,排尿次数就少,且量小。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自然就会觉得口渴。实际上,口渴是人体自身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口渴,人体自然就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干渴即随之消失。
二、糖尿病是元凶:
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协调人体内水、盐的代谢。一旦这种激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它就会引起经常性干渴。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会使其尿量猛增。这时,尽管他们大量饮水,仍会感到干渴难忍。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期间依旧觉得干渴,这就说明其病情在加剧。遇有这种情况,应前往医院查血糖,并立即开始服用降葡萄糖含量的药。
三、脑损伤:
有些人在脑损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后也会口渴。其特征是:起病急,患者往往在一天,甚至一小时之内就能致命。这时,尿崩症加剧。患者每天要喝10升,乃至20升水。原来,这完全是因为患者体内缺少所谓“限制排尿激素”的缘故。至于这为何会遭到破坏,医学界迄今还未查明。现仅知有时这种病能遗传。因为发病急,应即刻前去看神经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