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放血疗法的概述 放血治疗的取穴要点
2017-05-2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康傲珊
一、放血疗法起源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在黄帝内经发现,如“刺,刺小络血”;“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明确提出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突然失音、热哮喘、鼻出血等症状。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在儒家孝道”针灸的医疗记录,几乎所有的刺血疗法的作用,而针刺放血,攻邪最捷。延至明清,放血治疗已经深入人心,针也发展迅速,三棱针已成粗与细,更适合临床应用,现在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和人的自我治疗的临床应用。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西方的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
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盖伦和皮下人动静脉和全身各个器官管连接,所谓的“外部性”,不同的疾病,在“外部”的家伙的静脉放血,如在治疗肝病的手臂静脉血,在脾脏疾病的治疗左上肢静脉血。
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二、放血疗法的取穴和操作
1、放血的部位
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
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
痹者,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
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
三、放血疗法的优点
放血疗法的适应症很广,可用于内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及其他各科疾病,其中对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有奇特的效果。
①内科疾病
感冒、咳嗽、哮喘、失眠、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症、眩晕、中暑、中风、肥胖、糖尿病、耳聋、泌尿系统疾病、呕吐、打嗝、腹泻、腹痛、痛风、手指麻木等。
②皮肤科、外科疾病
疔、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疣。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黄褐斑、粉刺、斑秃、静脉曲张、冻疮等。
③骨科疾病
颈椎病、腰痛、腰椎病、腰扭伤、肩周炎、足跟痛、骨质增生、软组织挫伤、踝关节扭伤、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④妇科疾病
痛经、白带异常、经前期综合症、产后乳房胀痛等。
⑤儿科疾病
感冒、肺炎喘咳、消化不良、厌食、遗尿、夜啼等。
四、身体哪些穴位可以出点血
1、劳宫穴
双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手上也分布着很多的经脉和穴位。比如说劳宫穴,劳宫穴又叫做五里、掌中和鬼路穴等等,它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那么,劳宫穴应该如何取穴呢?通俗点讲,很多人都懂点手相,我们的手掌有三道纹路,第二条手掌纹的中点就是劳宫穴所在的位置。从中医角度来讲,劳宫穴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当我们握拳屈指的时候,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处就是劳宫穴所在的位置。
劳宫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心痛心悸、中风、口臭、癫痫等疾病。除了按摩穴位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针刺的方法,直刺0.5寸,如果能出点血的话,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们在放血的时候也要注意,因为针刺劳宫穴会比较痛,年老体弱者和孕妇最好谨慎使用,以免损害自身的健康。
2、耳尖穴
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很容易患上风寒感冒等疾病。感冒并不是大病,有时我们不需要打针吃药,只要采用中医的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感冒等疾病。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穴位是耳尖穴,适量给耳尖穴放点血也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身体上的疾病。
顾名思义,耳尖穴就是位于我们耳廓的最上方,当我们折耳向前时,耳廓上方的尖端处就是耳尖穴。耳尖穴这个位置有皮下组织和耳廓软骨,同时也分布着很多的神经,经常按摩耳尖穴可以帮助我们清热祛风和解痉止痛。我们还可以采用刺灸法,用针刺耳尖穴0.5寸左右,或者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也可以。如果我们每天坚持用三棱针点刺耳尖穴,就可以帮助我们治疗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和偏头痛等疾病,治病效果一点都不逊色于西药。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我们腿部比较重要的穴位,它也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足三里应该如何取穴呢?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外侧,犊鼻下三寸,在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当我们把双腿弯曲的时候,可以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个位置就是外膝眼,而外膝眼正下方四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了。
足三里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为足三里穴在五行中属于土,可以帮助我们生发胃气和燥化脾湿。足三里的治病功效也很神奇,主要表现在可以帮助我们辅助治疗胃痛、腹胀、失眠、咳嗽气喘和水肿等疾病。
我们平时也可以三棱针点刺足三里穴,直到足三里穴出血为止。经常给足三里穴放血,还有强身健体和提高抵抗力的作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好处多多。给这些穴位放血虽然可以防病治病,但是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与按摩穴位不同,我们最好不要在家私自尝试放血疗法,最好是在老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然操作不当的话反而会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