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障碍是什么 智能障碍有哪些类别
2017-05-29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伍怜寒
一、什么是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智力低下)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智力水平(智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我们常说智力商数为70分以下的人,同时伴有适应能力缺陷。按病理及进展的不同而分为进行性智能障碍和非进行性智能障碍。
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应用智力测验来测定智能的高低。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两种测验方法,即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测验结果算出一个系数称为智商(IQ,智力商数)。正常人群的智商呈常态曲线分布,多数人的智商为。100±15,智商低于70(平均值100减两个标准差2×15)便称为智能障碍,高于130者属于超常或天才。智能障碍又可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四级:轻度者智商为50~69,中度者智商为35~49,重度者智商为20~34,极重度者智商在20以下(据《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
正常智能的基础是脑和合适的学习机会和时机,因此引起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脑的各种疾病及妨碍学习的各种条件。学习时机很重要,例如,如果在学龄前期(六岁以前)没有学习语言的条件,长大后就很难学会说话(指母语,不包括第二种语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认为儿童的智能发育依次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操作前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这一研究结果受到广泛的引用和承认。
智能的全面减退称为痴呆,如果是遗传性疾病或胎儿期疾病引起的,称为先天痴呆;如果是大脑发育成熟之(通常指18岁以后)再患严重疾病引起的,则称为后天痴呆。曾将先天性痴按大脑功能发育程度和智能缺陷程度分为鲁钝、痴痴愚、白三等(见精神发育迟缓)。后天性痴呆又称急性痴呆(见于急性感、中毒、外伤、缺氧等所致的脑病,可能显著好转)和慢性痴呆(见于慢性发展的脑损害或变性病,不易恢复)。
以上两类合称真性痴呆。有一种假性痴呆,表现为意识障碍伴发智慧活动暂时失常,起病急,持续短,消失快,不是真正的智能障碍,但智能的缺陷程度比真性痴呆还严重,多因精神创伤引起,可有以下类型:
①癔病性假性痴呆,遗忘既往经历,不知道自已的姓名,不认识亲人,最简单的智能活动全部丧失,持续时间短,可完全恢复,见于癔病。
②甘瑟尔氏综合征,答问似是而非,行为荒廖,如把钥匙倒过来开门等,给人开玩笑的感觉,见于监狱精神病和癔病。
③童样痴呆,精神活动回到童年,行为言语带有稚气,见于癔病。
二、智能障碍的类别有哪些
精神发育迟滞亦称为智力薄弱、低能、俗称憨大、呆子等,系大脑发育迟滞。病因可有遗传缺陷,孕期母体发生风疹、病毒感染或射线影响,产前出血以及分娩时窒息、产伤等。主要特征是程度不等的智能缺陷,影响病人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根据智能发育程度,区分为四类:
轻度IQ50~70
语言的理解力和使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但能掌握大部分日常生活与会话用语。个人的生活能够自
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
理,能从事家务劳动。主要困难在于接受学校教育。抽象思维能力缺乏、概括水平低下,往往有特殊的读、写问题。但大多数病人能接受训练,从事非技术性的手工劳动。病人多有明显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不成熟。其中有些病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可出现行为障碍或精神病样发作。
中度IQ35~49
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发展迟缓。有些病人可具备简单会话能力,另一些病人只能理解简单的指令,不会使用语言。生活自理能力亦有类似延迟、动作表现笨拙,一些病人常需监护。学业进步有限,但少数病人能掌握简单的读、写与计算基本技能。提供专门的教育训练可使病人获得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但成年时期也很难达到完全独立生活的程度。本组病人大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病因,癫痫、神经系统和躯体障碍也很常见。少数出现儿童孤独症或其他精神障碍。
重度IQ20~34
临床症状、器质性病因以及相关疾病方面与中度患者相似,但智力水平更低。
极重度IQ<20
成人智龄在3岁以下。语言理解和使用极为有限,最多只理解最简单的指令或提问,严重者不识亲人,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单音呼喊,无目的地乱抓乱咬,不能自理生活和躲避危险。大多数可发现器质性病因,多数伴有身体畸形、神经系统体征、癫痫或视力与听力障碍。这类病人有时被称为“*”。
三、精神病人常见的智能障碍有哪几个方面
智能障碍就是进行智慧活动的能力发展受到阻碍或产生缺陷,致使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发生困难而表现智能低下, 或因大脑结构的弥散性损害而使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上出现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精神病人常见的智能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
主要是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儿时期,大脑的发育过程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而受到阻碍,以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到阻滞,使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痴呆
大脑结构的弥散性损害可使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上出现持久的全面智能减退,称痴呆。它是指病人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能也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使已获得的知识重新丧失。常见于脑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及麻痹性痴呆等。临床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前者是大脑的病变主要呈现为广泛性器质性损害,既涉及到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往往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自知力、定向力障碍;后者是由于病变侵犯主要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而产生记忆障碍,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部分智能障碍。临床上根据痴呆发生的急缓而分为:①急性痴呆:是继急性感染中毒、颅脑损伤、缺氧等因素引起的脑病之后出现的智能缺损。起病大都很急,迅速产生严重的意识障碍或伴有去大脑皮质综合征。急性期后,意识虽渐清晰,但却出现明显的智能障碍,因此,也称后遗性痴呆。随着病理过程的消失,经过一段时间,这类智能缺损可能获得显著好转。②慢性痴呆:是由于慢性发展的脑损害或变性病引起的智能缺损。病起缓慢,智能减退呈进行性发展。最初阶段可能只有个别智能活动减退,如近记忆不佳,联想迟缓,计算错误等。其后可导致个性改变、道德观念低下和以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丧失。这类智能障碍有时虽可停顿不再向前发展,但一般很难恢复。
假性痴呆
由于强烈的精神创伤而引起的一些类似痴呆的表现。这类“痴呆”大都是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持续时间短。但表现智能缺损的程度却往往比真性痴呆还严重,且智能障碍也先后不一致。如患者对简单问题不能正确回答,但对复杂问题反而可正确回答。
这种“痴呆”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
①癔病性假性痴呆:患者对自己的既往经历大部遗忘,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不能回答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叫不出极普通的事物名称,计算不出最简单的数字,问他什么也不知道。患者一般表现安静、淡漠、迟钝。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常见于癔病。
②心因性假性痴呆:病人对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回答很荒谬,如2 1=9,其回答未超出问题性质的范围,还是作为加法计算,拿出火柴让他说出用途却说不出来,但知道拿出一根火柴去擦火,并且也用火柴把去擦。又如病人可以把自己说成是30岁,而他的父亲只有18岁,但在生活中却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③童样痴呆: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那样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3岁,逢人就喊“叔叔”、“阿姨”。常见于癔病。
四、什么是痴呆综合征
痴呆综合征(dementia)的智能损害由慢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与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不同。精神发育迟滞者出生后一直是低能的,痴呆病人则有过良好智能而在后来某一时期逐渐发生智能减退。
痴呆早期首先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继而抽象推理能力减退,言语动作趋向迟缓,判断常有错误。痴呆明显时可有:
1.记忆和定向障碍病人记忆减退,遗忘加重,如重复购买相同物品、空锅烧煮而忘记放米、东西放错地方、外出时迷路等。
2.思维和判断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不能概括事物特征。有时出现失语、失用、失认等皮层功能障碍。后期常识也可减退。
3.性格改变原有性格特点进一步加强,常表现抑制自己能力减退,或伦理道德观念缺乏。忽视个人卫生和尿失禁是痴呆严重期的表现。
痴呆早期也可有片断幻觉和不系统妄想,持续时间大多不长,也可有易激惹、轻度抑郁或欣快等情绪改变,甚至发生冲动行为,须防止把痴呆漏诊。
老年人因感染、中毒引起谵妄,可能由于躯体症状不显著而类似痴呆。但发病急骤,病程有波动性,仔细检查有意识模糊,二者仍可鉴别。
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中老年人患抑郁症时可貌似痴呆。但如注意到情感低落及其伴随的失眠早醒、食欲下降、自罪消极的症状,昼重夜轻和特点,亦可区别。
心因性假性痴呆是强烈的精神创伤引起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意识障碍,只是给人以“痴呆”的印象。发病急剧,答案近似而不正确,或对简单问题的回答错误百出。经过治疗可迅速完全地恢复,同真正的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痴呆迥然不同,故被称为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可由很多原因引起。治疗和预防都取决于病因。有些痴呆是可治的,应努力查明积极治疗。例如,脑膜瘤、正常压脑积水、维生素B1或B12缺乏、低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性脑病、肝脑综合征等,其痴呆症象经过恰当治疗可以逆转。临床上痴呆多见于慢性脑器质性病变,例如,老年性痴呆、阿耳茨海默氏(Alzheimer)病、多发性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病毒性脑炎和麻痹型痴呆等。临床表现与病程各有特点,可以鉴别,必要时可采取脑电图、CT或脑脊液生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