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疫系统发育过程 宝宝免疫系统的培养与锻炼
2017-06-1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秦千兰
一、了解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过程
出生后,小儿的免疫系统逐步发育,其功能也在同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完善。现在认为在胎儿时就具备了产生抗体的能力。
有报道指出,不仅脐带血中有IgE,在胚胎的11~ 211周测定的结果表明1 3周以后在羊水中即有IgE;也有人在妊娠5个月之后的胎儿血清中检出了lgE。因为IgE并不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而转移,所以可以认为这是胎儿自身产生的。还有报道,在新生儿的血液中发现了抗青霉素的IgE抗体,这也不是能从母体转移的,所以认为是青霉素抗原通过胎盘从母体到达胎儿体内,胎儿针对该抗原产生IgE抗体。由此看来,新生儿就已经具备了产生了IgE抗体的能力,1岁左右显著增加,到4岁左右,就可以达到与成年人同样的水平。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从母体得到的免疫球蛋白G(IgG)逐渐减少,而自身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量还较少,因此婴儿在出生后的最初1年内更容易受到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哮喘的发生。
研究显示,母乳对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大影响。母亲将初乳作为生命的第一份礼物送给了孩子,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母亲初乳中含有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可吸附在病原微生物或毒素上,防止其侵入呼吸道及肠道黏膜,避免患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其中的乳铁蛋白,可结合婴儿体内的铁,“夺取”细菌代谢所需的铁,进而抑制细菌生长,抵抗许多细菌性疾病。免疫球蛋白可很好地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的作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母亲初乳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活性成分,如生长因子、转铁蛋白、富含脯氨酸多肽(PRP)、溶酶菌等。生长因子能够促使细胞生长分化,加快组织修复;转铁蛋白能够与铁牢固而可逆地结合,控制机体内铁的水平,还能将铁运送到合成各种含铁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地方;富含脯氨酸多肽能够参与免疫调节 ,它既能增强低下的免疫反应,又能抑制过于活跃的免疫反应;溶菌酶则可以促进细菌细胞壁及病毒糖蛋白外壳水解,具有抗菌、消炎、消肿、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等多种作用。目前人们已公认初乳可以影响初生生命乃至其一生的健康,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二、人体免疫系统的运作
在介绍如何培养和锻炼宝宝的免疫力之前,我先班门弄斧一下,用大白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免疫系统的运作模式吧!
我之前看到一位医生用军队来形容人体的免疫系统,我觉得真的很精妙。人体的免疫系统真的就像是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有很多体系,有的负责防守,有的负责冲锋,彼此分工合作,一起对抗细菌啊、病毒啊这些东西。大体上说,免疫系统这支军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物理性防御,也就是我们的皮肤。我们的皮肤可以有效地阻挡病菌对于我们的侵袭。但是,如果我们的皮肤有伤口,皮肤表层粘膜遭到破坏,那么我们人体抵御病菌入侵的大门就被打开,病菌就会趁机而入,我们的免疫力就会降低,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宝宝皮肤的保护,尽量不要让宝宝的皮肤受伤。如果宝宝的皮肤已经受伤,那么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看护,不要让宝宝去抠、挠、或者抓伤口,防止创伤面积的扩大。
第二个层次是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简单地说,就是不针对特定疾病,只要有细菌入侵,就会快速反应的免疫细胞。这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又叫做天然免疫或者固有免疫,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比如我们的炎症反应,就是一种我们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就是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这种免疫细胞只针对一种疾病或者病菌,是通过后天感染或者人工接种疫苗而获得的。
三、免疫系统的构建与锻炼
0——6月龄宝宝
这一阶段的宝宝的免疫系统很单纯,由于母亲的抗体会在宝宝身上生存6——9个月,所以至少在宝宝六个月大以前,宝宝受到病菌的侵袭,是会得到来自于妈妈的抗体的保护的。而这一阶段宝宝体内的抗体还无法识别特定的病毒,他们需要慢慢学会认识“敌人”,知道哪个“敌人”来了就要出动,这样宝宝的免疫系统就会慢慢被建立起来。
注射疫苗
单纯靠宝宝自身的学习,这个过程太慢了。而且因为新生的孩子不太可能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的病原与细菌,所以注射疫苗就成了培养宝宝健全免疫系统的重要步骤。针对一些会引起生命危险、容易引发重症的病菌,注射疫苗就是对宝宝特异免疫细胞的针对性训练。比如说小儿麻痹症,我们不能等到宝宝真的感染了才让抗体去学习识别和对抗这种病菌,因为宝宝很有可能打不赢这个病菌,而如果打不赢,后果却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注射疫苗是在让宝宝没有接触到真正的病原之前,就接收到假的敌人,也就是抗原,这就会激发宝宝体内的特异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当然很多时候抗体也有时效性,但是至少宝宝的身体会有一个记忆,不至于在遇到病菌时,如同一张白纸,束手无策。
现在有很多关于疫苗安全的问题和讨论甚嚣尘上,一些疫苗安全事故,经过媒体的报道,也引起了很广泛的讨论。有些人甚至开始认为注射疫苗其实对宝宝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我觉得从整体上来看,现在市面上流通使用的疫苗肯定都是值得相信的,很多时候反倒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对于疫苗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导致了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的模糊不清。关于疫苗的问题,以后有机会我会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母乳喂养
大家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宝宝抵抗力好,不容易生病。这其实是因为母乳中含有的很多能够帮助宝宝构建他们免疫系统的物质,是其他所有奶粉都不能复制的。而说到母乳,就不能不提到初乳。在宝宝出生之后,妈妈会首先分泌初乳,比较起常规的母乳,一般初乳会更厚更稠一些,有些妈妈的母乳会有淡淡的黄色。初乳中含有构建宝宝免疫系统的非常重要的物质,是新生宝宝应该吃到的最好的第一口食物。
6月龄——幼儿园前
群体生活
六个月之后,来自妈妈的抗体逐渐消失了。宝宝体内的免疫大军就要开始独自面对敌人了。所以客观来说,这一阶段,宝宝还不适合突然一下子接触太多的敌人。所以,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把孩子们送到了群体当中生活,比如保姆中心,托儿所等,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病菌的侵袭,他们刚刚建立的免疫系统很可能不能够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侵袭,那么孩子就会很辛苦。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尽可能地延缓孩子进入群体生活的时间,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的免疫系统成熟起来。
我本身是主张早些让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因为我觉得孩子就应该尽早地在他们的小社会中生活。所以我觉得与其简单粗暴地延缓孩子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们不如想些办法。比如选择小班型的、注重卫生的幼儿园,按时接种流感疫苗等。在美国的幼儿园和学校,孩子只要出现了感冒的苗头症状,老师们会第一时间让父母接孩子回家。我觉得这也是可以参考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形成,更是可以使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事。多喝水,勤洗手,作息规律,合理锻炼,爸爸妈妈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下功夫,养成这些好习惯,让疾病远离我们的孩子。
四、两种喂养方式增强免疫力
“粗”养
我们都知道营养的补给也是让宝宝有一个好身体的重要基础。那我们应该怎么吃呢?我们一定要走出只给宝宝吃最好的,最精细的就是最有营养的迷思。我们应该注重的是营养的均衡。
塑造宝宝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D,这种营养物质是可以在深色蔬菜,比如胡萝卜,西兰花,菠菜以及鱼类之中获取到。这些营养都是我们可以从日常的食品当中得到的,并不需要我们去买那些所谓的富含营养的补品给孩子。
在孩子的肠胃准备好之后,适当地给孩子吃一些“粗”一些的食品,是对孩子很好的事情。不同于我们国家主要以大米作为主食,在美国,人们对于主食的选择更加丰富,也涵盖了更多的粗粮。比如中餐厅的主食都是白米饭和黄米饭(糙米饭),而人们更喜欢选择糙米。最近几年来,关于糙米的壳上含砷的报道很多,所以怕死的美国人们又开始调转枪头,一种名叫藜麦(Quinoa)的主食开始流行起来。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给大家百度一下这个藜麦,研究发现其具有极高而且全面的营养价值,在植物和动物王国里几乎无与匹敌,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含量都高于普通的食物,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需求完美匹配。NASA将藜麦列为人类未来移民外太空空间的理想“太空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列为全球10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
“放”养
我一直觉得,我们养育孩子,一定要放得开。怕孩子吃不饱,有的妈妈就要追着喂;怕孩子穿不暖,妈妈们就把孩子捂的严严实实不透风;怕孩子出去玩儿不卫生,妈妈们就把孩子圈在屋子里,哪儿也不能去。这种“爱”的表现,实际上只能带来反作用。孩子们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丝丝的风吹雨打;孩子们身体里的免疫大军,因为长期没有“敌人”遭遇,慢慢地也会丧失战斗力的。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Jack还没有出生时候,我妈妈就告诉了我这个道理。她说孩子就怕吃得太多,捂得太多。凉一点儿吃得欠一点儿反倒不会让孩子生病。我觉得这个传统的智慧是真的挺对的。Jack到现在快九个月,除了打疫苗和常规体检,从来没有吃过药,看过医生。打针输液这些就更是没有。这与我一直信奉的这个道理是息息相关的。
这里我说的放得开,就是妈妈们在心态上要放开,不要以为宝宝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脆弱。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的强壮很多。不要孩子留一点儿鼻涕,就要带孩子去输液。有的时候,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面对病菌、冷空气的机会,是给予他们的免疫系统很好的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