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产后头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_ 头痛的日常护理要注意哪些

2017-06-20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潘之玉

一、小产后头疼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一些患者在流产后出现了头疼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没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小产后发生了感冒或者发烧,也有因为小产后过早的接触冷水,如用冷水洗头,洗澡等,受到了冷水的刺激引发头疼的,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小产后出现头疼这种情况是千万不能盲目用药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还有小产后是会消耗气血的,所以气血肯定有损伤到,建议平时适量的多吃些大枣、花生,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补血作用,最好休息一周,让身体恢复,同时也要注意保暖,不要外出吹风,小产其实应该跟坐月子一样来保养的。

  2.这种情况属于产后风湿.产后风湿病是指妇女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感受风湿寒邪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困,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主要以全身肌肉关节的疼痛,怕风,怕冷为主要表现,但受累关节和肌肉无红肿.部分病人多伴有头痛,头晕,怕风,眼眶疼痛,眼睛干涩多泪,也有的病人关节和肌肉处有钻风感.治疗用纯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不要用冷水,不要劳累,注意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由于在人流后,身体是比较虚弱的,这也有可能是由于受到吹风导致的。也是有应用药物的可能,应该注意休息,同时也可以采取针灸的治疗。术后如果休息不好,受凉,或流血多等会引起头晕,头痛等表现。而有些药物的副反应也会有头痛,如甲硝唑片。

二、缓解偏头痛的方法是哪些

  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等冷却的头部血管收缩后,症状自然会减轻。

  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偏头疼发作时,不妨在光线较暗、四周安静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

  按摩头部:对头部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是缓解偏头疼的有效方法。太阳穴是偏头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来按压,可以用拳头在太阳穴到发际处轻轻来回转动按摩。

  饮用绿茶:绿茶中的物质对缓解偏头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偏头疼。

  静心冥想: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疗偏头疼的新方法。你可以购买一盘此类的CD,在头疼发作时随着音乐闭目冥想一会,让大自然的和谐之音使你忘却病痛。

  头缠毛巾:看起来可能会很可笑,不过这的确是治疗偏头疼的好方法。疼痛时,使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如此可达到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的。

  诱发偏头疼的因素很多,所以患者切不可随意用药,一定要到医院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头痛吃什么药啊

  当归酒:当归30克,好米酒1000克。将当归洗净,与酒一同煎煮,取600毫升即成。装瓶备用。 功效与主治:活血养血。用于血虚夹瘀所致的头痛.其痛如细筋牵引或针刺,痛连眼角,午后尤甚,兼双目发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眩晕等,舌质淡红,可有瘀斑或瘀点。

  蔓荆子酒:蔓荆子200克,醇酒500克。 制法方法:将蔓荆子捣碎,用酒浸于干净瓶中,7日后,去渣备用。 功效与主治:疏风清热。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头昏头痛及偏头痛。 服法:每次徐饮10~15毫升,每日3次。

  藿香佩兰茶:茶叶6克、藿香9克、佩兰9克。 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解暑热,止吐泻。主治中暑头痛,头晕,口渴等。

  安神痛宁方:蓝布正、仙桃草、天麻、川芎、没药。水煎内服,一日一付,每日三次。

  镇静止痛、养血行气。

  桃仁酒药酒:桃仁5粒,白糖5克,黄酒50毫升。将桃仁捣成泥,放锅中,加入黄酒,以小火煮10分钟,加入白糖,搅拌,即可。活血止痛。用于治疗有脑震荡病史的头痛。

四、头痛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什么

  1.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

  2.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

  3.注意了解病人头痛的PQRST,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是否清楚,有无面部及口眼歪斜等症状的出现。

  4.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等穴位。

  5.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佳、面红、口苦症状的病人,应加强其精神护理,消除病人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以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按时服降压药。

  6.对一些病因明确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先控制病情,以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1、房间设施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充足的光线。

  2、注意观察头痛的性质,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疼痛的性质随病因之不同而异,风邪偏胜多表现为掣痛;风热多为胀痛;湿热偏胜则为重痛。疼痛可随外感之解除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