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婴儿吃奶后连续漾奶_预防漾奶的七大措施

2017-06-30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赵笑寒

一、婴儿吃奶后连续漾奶

  

       新生儿胃容量极小,胃的肌肉很薄弱,胃神经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

  胃贲门(胃入口处)肌肉松,而幽门(出胃处)又较紧,加之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如果喂养姿势不对,喂养不当,喂得过饱,喂奶时哭啼,吸空奶瓶,乳头过大或凹陷等引起大量气体吞入;或用奶瓶喂奶时,橡皮奶头孔眼过大,吸奶过急,过冲,或喂奶后过多、过早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呕吐。

  新生儿漾奶是指喂奶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婴儿嘴里,而后从口角边漾出。有少数新生儿是在喂奶后片刻,因改变体位(多见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时)而引起漾奶 。漾奶的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并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视为正常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呕吐不同于漾奶,呕吐是由于消化道和其它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以喷射样从嘴里涌出。呕吐物可以是奶水或奶块。

二、预防漾奶的七大措施

  

       七大措施

  (一) 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婴儿。

  (二) 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三) 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宝宝,选择大小最为合适的奶嘴;

  (四) 给宝宝喂养较为稠厚的奶方;

  (五) 注意喂奶姿势,不要喂得过饱,在啼哭时不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同进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六) 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七) 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

三、吐奶产生的原因

   

  吐奶的原因较复杂。新生儿呕吐与其他年龄婴儿不同,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乳头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奶头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地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这种吐奶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所以也不算病态。

  另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婴儿吐奶,如食道和胃肠道的先天畸形、肠梗阻等。新生儿患脑膜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现吐奶,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较剧烈和频繁,且不是一两天能恢复的。所以遇到新生儿吐奶时,要仔细观察每天的吐奶次数,大小便怎样,有没有腹胀、发热或精神不好等症状。当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状,或每天吐奶次数在2~3次以上时,应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

四、如何预防吐奶

       

        新生儿要尽量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容易消化吸收;吃完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平;给宝宝喂完奶后,应将宝宝呈30到60度角抱起拍背,拍3到5分钟;拍完背后应将宝宝头朝右侧卧位,宝宝的头与枕应呈30度角;如果人工喂养,奶头不要太大,奶量应定量,上次喂奶量与下次喂奶量相差不能超过10毫升,奶嘴应充满奶,以免宝宝吸入空气引起呕吐;宜少量多次喂哺宝宝。

  一般的吐奶后宝宝的精神状况尚好,吐后还有求食众望,睡眠好,偶尔吐一两次,不是经常性的,这样的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疾病导致的是吐奶频繁,尿量减少,影响到的孩子的体重增长(导致体重不增,甚至还降低),吐奶的同时还会伴有哭闹且不易安抚,吐出的不仅是奶汁还有胆汁或者还有粪便,有时还伴有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