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打嗝要不要管]喂奶姿势不正确,婴儿易得中耳炎
2017-06-2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滕翠彤
篇一:喂奶姿势不正确,婴儿易得中耳炎
前日,家住岑村的徐女士因孩子在床上大哭不止,来不及给孩子垫枕头就直接让孩子吮奶吃,谁知孩子的哭闹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凶。后来孩子还出现了发热、抓耳摇头,甚至呕吐、腹泻等症状。入院后,医生诊断发现孩子患了化脓性中耳炎。专家指出,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教授董玉礼称,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儿耳的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由于年幼不能表达,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家长要引起注意。”董玉礼提醒。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注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发生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汁呛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此外,家长还应特别注意,孩子感冒时的鼻涕也比较容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造成中耳炎,所以感冒时应避免大力擤鼻,预防中耳炎发生。若孩子不慎感染后,应及早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5~7日后才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不可在症状消退后立即停药,以免变成慢性中耳炎。
预防小贴士
掌握正确喂奶姿势
预防中耳炎,正确的喂奶姿势很重要。若坐着喂奶,妈妈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腿上,喂奶侧的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取卧位喂奶,应将婴儿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臂或枕头将孩子的上身稍稍支起。
不管采用哪种姿势,喂完奶之后,都要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以免吐奶而使乳汁流入耳中。
知多D
孩子患中耳炎的表现
1.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2.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一旦耳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说明鼓膜已经穿孔,造成耳道流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
3.看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孩子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否则可能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观察是否出现听力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孩子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孩子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经常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篇二:新生儿为什么要按需哺乳?
有好多新手妈妈爱问我这样的问题,每次喂小宝宝奶他都张嘴吃,会不会吃多了把小宝宝给撑坏了,新生儿一天究竟要喂多少次啊?
其实,这么说,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要按照“按需哺乳”的原则就可以了。妈妈也不用管什么白天和晚上,也不用管上次吃奶和这次吃奶间隔了多长时间,小宝宝吃了多少,只要新生儿想吃了,就要给他喂母奶。
按需哺乳的好处
按需哺乳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可以促进妈妈乳汁分泌的增加。通过婴儿的频繁吸吮乳头,反射性地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增强,这样还能使新生儿体重增长快,身高增长快。
另外,还可以增加母子感情。按需哺乳使妈妈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心灵上更能得到安慰,认为自己哺育下一代很自豪,同时也增强新生儿对母亲的依赖和感情。
为什么按需哺乳存在这些好处呢,那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很多消化酶。这些消化酶使得母乳消化快,易吸收,一般2-3小时就会从胃中排空了。此时宝宝就会想要吃奶,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喂奶是最好的,符合宝宝的生理特点。只要宝宝需要,妈妈们随时准备喂奶,每次喂奶的时间20-30分钟最好,这个时候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开始增多,有利于婴儿的成长。
按需哺乳能使妈妈的乳房及时排空。这样有利于乳汁的再次生成,使妈妈和宝宝能很快地互相适应,这样既能保证宝宝有充足的乳汁,又不会让妈妈由于产了过多的乳汁而过于消耗身体中的热量。
当妈妈们充分了解什么是按需哺乳后,就知道定时喂奶、喂水,定时换尿布,是不符合孩子生理特点的。
喂奶的错误做法
妈妈过去曾给新生儿规定不到4小时,再饿、再哭、再闹也不喂。这种定时喂乳往往造成大量空气随婴儿啼哭咽到胃内,待喂奶时空气占据了胃容量,必然吃得少,还会造成吐奶、溢奶、打嗝等。
有时为减少婴儿哭闹,加喂糖水,也会影响进奶量,如此反复,使孩子得不到足够营养,也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有人做过对照研究。发现按需哺乳的孩子比4小时定时喂奶的孩子体重、身高都增长得快。
定时哺乳对婴儿心理、生理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婴儿饿了就要哭闹,就会影响母亲的休息,使母亲烦躁不安,也会使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所以,4小时喂奶1次的硬性规定,实在是很不可取的。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坚持按需哺乳。
篇三:宝宝吐奶,妈妈有绝招
核心提示:吐奶在新生儿期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面对这种情况,新妈咪千万别慌,做好应对措施才是关键。
很多新妈咪疑惑:为什么喂奶的时候宝宝容易吐奶?是不是宝宝消化不好?
其实,吐奶在新生儿期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几次奶。面对这种情况,新妈咪千万别慌,做好应对措施才是关键。
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现象
婴儿的胃呈水平横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在喂食后,胃部胀大产生压力,但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收缩,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很容易流回食道。另外,宝宝吃奶时常常吸入空气,当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就容易被吐出来。随着月龄增长,胃的位置逐渐变垂直,贲门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吐奶次数将逐渐减少,大约在出生后6至8个月时停止吐奶。
病理性吐奶为疾病引发
如宝宝患有消化道畸形、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疾病等,都可能引发吐奶。如果宝宝吐奶量大,呈喷射性,奶有酸臭味或混有黄绿色胆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体,或伴有腹胀、食欲不佳、发热、排便异常、黄疸加深,以及吐奶后出现呛咳、气急、青紫、表情痛苦、使劲啼哭等异常情况,需考虑病理性吐奶,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治,切勿耽误。
七招教你预防宝宝吐奶
1.喂奶后最好让宝宝趴在你肩上,你用手轻拍宝宝背部5分钟以上,直至打嗝后再将宝宝轻轻放下;或者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手托住宝宝的下巴,然后轻拍他的后背。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减轻胃的压力。
2.先换尿布后吃奶。当宝宝肚子饱饱的时候,如果被妈妈左翻右翻地拎起双腿垫尿布,很容易吐奶。同样,按摩、抚触、洗澡等都应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发吐奶。
3.吃完奶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最好是右侧卧,将宝宝上半身用浴巾垫高一些,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来。
4.奶嘴大小要适合宝宝。如果奶嘴孔过小,宝宝就要用力吮吸,容易导致空气与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过大,宝贝吮吸时又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咳嗽。
5.喂奶时,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进入嘴里。用奶瓶喂时,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
6.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势,最好抱起宝宝坐位喂奶。怀抱里的宝贝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排空。
7.适量喂食,切勿过多。喂奶时不能太急、太快,中间让宝宝休息片刻。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一般在3小时左右。若吐奶较频繁,可让宝宝少食多餐,以减轻胃部压力。
吐奶后的护理措施
宝宝吃完奶后熟睡,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能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意外。当宝宝发生吐奶时,应将他抱起来,使头歪向一侧,垫高宝宝的身体使上身抬高些。
随手为宝宝准备一些小毛巾或湿巾,一旦吐奶,可以及时为宝宝擦干净。
吐奶后,不建议立即喂奶,这样容易引起宝宝再次吐奶。不妨休息半小时,等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再喂奶,但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而喂奶次数可以增加。
有些宝宝在吐奶后胃部不舒服,可能不愿再吃,此时不要勉强,应让宝宝胃部得到充分休息。一般吐出的奶远远少于吃进的奶,所以,你不必担心,只要宝宝发育不受影响,偶尔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