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陷性水肿ppt]准妈妈妊娠期水肿应慎辨因
2017-06-2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朱海莲
篇一:孕期水肿应谨防妊高症
孕妇久站或久坐后,下肢可以出现凹陷性水肿,但经卧床后即能消退,这是妊娠期的生理现象。如果休息后水肿亦不消退,且有加重趋势,水肿由脚或踝部向全身发展,这就是异常现象。
怀孕后出现这类情况应到医院就诊。首先要考虑是否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时要根据导致水肿的全身性疾病来鉴别,如心源性水肿,肾病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仅在妊娠时发生的一种特殊疾病,多在妊娠20周以后发病,随着妊娠终止将自愈。其发病过程多由轻到重,水肿一般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由下肢末端开始,严重时向上发展,还可以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凡血压高于17.3/12kPa(130/90mmHg)或比原来血压增加4/21CPa(30/15mmHg)均属正常。蛋白尿就是孕妇的尿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说明肾脏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这三种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发。妊高征使母体各器官缺血、缺氧,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严重的危害,孕妇可能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脑溢血,脑栓塞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孕妇及胎儿死亡。妊高征会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窘迫、死胎、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也相对增加。
因此,孕妇应识别和重视妊高征的早期症状,认识其严重性,积极进行治疗,以控制症状的发展,并做好孕期与产时的母亲及胎儿的监护,顺利渡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篇二:准妈妈妊娠期水肿应慎辨因
许多孕妇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医生要给她们称体重,还要在下肢用手指按压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测体重、按压下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水肿。
孕妇步入28周后,不少孕妇可能会出现水肿,所谓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妊娠期水肿可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隐性水肿,凹陷性水肿易被发现,表现为在身体水肿部位用手指按压皮肤后,局部可出现凹陷,需经过较长时间,凹陷才能消失。隐性水肿则无按压后出现凹陷的现象,而表现为体重的超重增加(体重增加>0.5kg/周),排除巨大儿、多胎及羊水过多等因素后,就应考虑隐性水肿。最初常为隐性水肿,若体内积液过多,则可出现人们肉眼可见的凹陷性水肿。若水肿仅局限于足踝部或小腿,经休息后不消退者为Ⅰ度水肿,水肿延伸到大腿者为Ⅱ度水肿,水肿延伸到外阴部及腹部者为Ⅲ度水肿,全身水肿或伴有腹水者为Ⅳ度水肿。临床所见大多为Ⅰ度水肿,其次为Ⅱ度水肿,Ⅲ度,尤为Ⅳ度水肿少见。
妊娠期水肿的发生原因,最常见的有妊娠期单纯水肿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
妊娠期单纯水肿孕妇,系因妊娠晚期,子宫越来越大,在直立或行走活动时,巨大的子宫压迫使两下肢的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静脉内压力增加,血液内液体透过静脉壁渗出到组织间隙中,造成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内潴留,导致下肢水肿。这种单纯因下肢静脉受阻引起的水肿,没有高血压、蛋白尿及贫血等伴发症状。经过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直立、行走后加重,因而有“晨轻午后重”的特点。
妊娠期单纯性水肿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注意休息,休息时抬高双腿有助于消肿,夜间睡眠时应取侧卧位,避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也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饮食中应适当控制食盐摄入,不必严格限制。鲤鱼、鲫鱼既有补充蛋白质的功效,又有利尿的作用,膳食中可适当增加。西瓜等瓜果也有利尿作用,可加以选食,也有助于防治水肿。妊娠期单纯水肿的孕期分娩后,因解除了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水肿很快就能自行消除。
倘若,随着妊娠进展,水肿不断加重,或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小便中出现蛋白)、贫血等,这时的水肿就不是妊娠期单纯性水肿,常常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妊高征、贫血等,应仔细寻找水肿的成因,积极治疗,以防病情加重,危及母儿。妊娠期下肢水肿,还可能由心脏疾患引起,因此,对水肿的孕妇还注意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必要时应行心电图等辅助诊断以明确诊断,给予处理。
妊娠晚期的水肿,虽是常见的现象,且大多为妊娠期单纯性水肿,但不少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相关症状,常常也表现为单一的水肿,若此时得以发现、诊断,对控制病情十分有利,若出现明显相关症状后,常常病情已较严重,虽然给予确诊了,但对母儿已经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治疗效果也常常不甚满意。因此,即使是妊娠期单纯性水肿,也应认真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水肿,以确保母儿健康。
篇三:孩子全身浮肿 提防肾炎
10岁的小哲家住邵阳市洞口县,2015年8月因受寒感冒了,症状和平常感冒一样,流着鼻涕还有些咳嗽,妈妈就和以前一样带他到社区医院打点滴。可是接连打了几天的点滴之后,小哲仍然咳嗽不止,而且精神越来越差。更奇怪的是小哲在短短的一星期内,像吹气球一样迅速地胖了起来。除了全身浮肿,小哲的咳嗽也不间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妈妈带小哲到市里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蛋白尿和隐血的指标都为3个+,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小哲妈妈一下子就懵了,怎么一个小感冒就变成肾病了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主任何泽云教授介绍,小儿肾病以原发性为多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临床常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全身明显凹陷性水肿及肾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治疗非常麻烦。一方面小儿依从性差,语言表达不完整。同时,目前市面上的西药绝大部分是适用于14周岁以上的成人,儿童肾病治疗药物很少,只有抗炎、利尿消肿等几类药物,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因会引起骨质疏松、减缓发育等受到诸多限制,故小儿肾病常难以治愈。
治疗小儿肾病时,何泽云坚持糖皮质激素用药指南,合理使用激素。同时,遇到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停止激素的患儿,何教授则运用六味丸原则:黄芪15克、黄芩5克 、山药20克 、白茅根20-30克 、甘草3 克。10多年来,共治疗几百例肾病患儿。
何泽云教授提醒,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紫癜性肾炎在儿童肾病中最常见,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蛋白丢失过多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常见水肿、甚至阴囊水肿)。因此家长在孩子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