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耳炎好治吗]男童学游泳,患上急性中耳炎
2018-12-1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马初夏
篇一:小儿感冒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
摘要:孩子感冒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的发作,因此,孩子感冒了要积极治疗,尽量减轻病情的危害;不要捏紧鼻子擤鼻涕,以免脓性鼻涕进入中耳内,引发中耳炎。
小华感冒已几天了。昨夜,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大声哭叫。当用手无意触及到他的耳朵时,哭得更厉害。父母不知所措,连夜送小华去医院求诊。医生经过检查后诊断为急性中耳炎,认为同感冒有关系。这是怎么一回事?做父母的总想弄个明白。
原来,头部的眼、耳、鼻等器官是互相有联系的,正所谓“七窍”相通。其中有一根耳咽管,它的一头通向中耳腔,另一头开口在鼻咽部。鼻咽部的开口平时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只是在人们做吞咽、咀嚼、张口、打哈欠时才作瞬间开放,使空气不断地进入中耳腔,保持中耳腔与外耳道的气压平衡,使声波能充分地传入内耳。当伤风感冒时,鼻粘膜急性充血、肿胀,混有病菌的鼻涕不时地流向后鼻孔,经鼻咽部,由口腔吐出。如果感冒期产生的脓性鼻涕通过耳咽管的开口进入中耳腔,那么,在中耳腔也会引起感染。尤其是在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就能引起中耳腔化脓性感染,发生急性中耳炎,出现剧烈的耳痛。
小儿得了感冒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的发作,同小儿的耳咽管结构的特殊性有一定关系。成人的耳咽管既细又长,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病菌不易由耳咽管进入中耳腔。小儿的耳咽管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耳咽管又短又粗,并且同水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这样,一旦耳咽管开口在感冒时开放,脓性鼻涕就很容易由耳咽管开口处进入中耳内,这就是小儿易发中耳炎的客观条件。
预防小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极治疗伤风感冒,减轻病情对身体的危害。
二、遵从医生嘱咐,坚持用滴鼻药水滴鼻。
三、在感冒期间,及时排出鼻内脓性鼻涕,但切莫用双手捏紧鼻子擤鼻涕,避免将脓性鼻涕压入耳咽管开口。
四、得了急性中耳炎,要及时滴耳消炎药,并服用对症的抗生素。以避免中耳脓液增加引起鼓膜穿孔,造成化脓性中耳炎,影响今后的听力。
篇二:男童学游泳,患上急性中耳炎
家住海珠区的5岁男童明明,最近在小区游泳池学游泳,其母亲称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游泳,近来耳朵特别疼,而且还伴有发烧,家人发现情况不好,在昨日凌晨赶紧送孩子到医院求助。医生检查后确诊明明患上“急性中耳炎”。记者采访得知,夏季游泳者增多,因为游泳方式不当导致耳朵进水,引发或诱发中耳炎的儿童病例也增多了。
泳后不擦干耳朵也有隐患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教授董玉礼称,每年到了游泳季节,该中心每月大约接诊20多名中耳炎患者,其中大部分是10岁左右的孩子。为何儿童游泳容易感染中耳炎?原来,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较容易发炎。尤其是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与中耳相连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因此中耳炎又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
此外,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不过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因此一旦游泳呛水,水中的细菌更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即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急性中耳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游泳后不及时擦干净耳朵,潮湿的环境同样会给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容易导致耳道炎、骨膜炎进而引发中耳炎。
擅自停药或转为慢性中耳炎
董玉礼介绍,若未经及时治疗,中耳炎有可能演变成中耳乳突炎,甚至可能发展成脑炎,特别是儿童。一般的中耳炎患者应连续使用外用消炎药水和口服药。有些患者仅仅是感觉耳朵不流脓了就停止用药,这样会使急性中耳炎转变成慢性中耳炎。严重者造成耳鼓膜破损、穿孔,长期不愈会造成听力受损等永久性伤害。反复诱发中耳发炎流脓,更可能引起听力丧失或严重感染,甚至出现菌血症、败血症,或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董玉礼建议中耳炎患者:多饮开水,保持外耳道干净;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忌烟酒,不能吃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不要服人参、鹿茸、肉桂等热性补药;可多吃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黄瓜、荠菜、芹菜、苦瓜等。
知多D
游泳性中耳炎有何症状?
早期症状: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常被忽视。
中期症状: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体温可高达40℃,耳痛剧烈,听力减退显著。全身伴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耳痛突然消失,或者耳朵里有脓水流出,说明鼓膜已经穿孔。
如何预防、及早发现中耳炎?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不宜游泳。游泳时还可使用专用耳塞,以防止水进入。
专家提醒家长,孩子游泳回来后,若有如下信号应警惕中耳炎:小儿反映听力下降,听不清、耳鸣,耳膜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幼儿可能会表现为爱抓耳朵、哭闹,尤其在晚上;如感到游泳后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篇三:儿童感冒后小心急性中耳炎
近日天气忽冷忽热,医院急诊科里喷嚏连连、发烧感冒的患儿有所增加。其中,一些患儿虽然吃了感冒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然哭闹不止,还喜欢用手在耳朵附近抓挠。耳鼻喉科专家表示,这些孩子很可能患了急性中耳炎。
过分用力擤鼻涕
或引起中耳炎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麦飞介绍说,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是相通的,而让它们彼此之间相通的就是咽鼓管。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咽鼓管平时是闭合的,只有在吞咽或者打哈欠时才会张开。他说,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咽鼓管宽、短而平直,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置,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端几乎与鼻底相平,因此,当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就更容易沿此途径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此外,当上呼吸道出现感染时,鼻黏膜、鼻咽黏膜发生肿胀、充血,甚至造成咽鼓管狭窄或阻塞,炎症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也可能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当感冒或患上鼻炎、鼻窦炎时,鼻腔内会有很多分泌物,需要用纸巾去擤鼻涕。麦飞提到,如果过分用力并且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空气就会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出现耳的闷胀感及耳鸣;严重的话,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就有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不及时治疗
可导致听力损害
“小儿急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危害可能很严重。”麦飞说,中耳炎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耳膜穿孔,导致听力损害;若病情进一步发展,中耳腔积液中的水分被吸收而变得黏稠,会使内陷的耳膜粘连固定,严重者中耳的听骨也会粘连固定,出现渐进性耳聋。此外,由于中耳与颅脑相连,因此中耳炎还可能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等病症,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如果小儿时期的中耳炎未规范彻底治疗,成人后极可能再次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反复感染、耳膜穿孔等。
宝宝用手抓耳
夜间啼哭要警惕
家长如何才能发现孩子感冒后患上了中耳炎呢?麦飞介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诉说“耳朵胀痛、嗡嗡作响”等,这时父母就要提高警惕。但小宝宝无法向家长明确地表达“耳朵疼”,这就需要父母留心观察,如果宝宝出现鼻塞流涕、咽痛,或夜间啼哭、用手抓耳,用头蹭枕头、无原因的发热,都要当心宝宝是否并发中耳炎,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此外, 当孩子感冒时,父母要教会他们正确地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由另一侧将鼻涕向外擤出;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再擤另一侧;或者也可以将纸或手绢放在鼻孔下,两手轻放于鼻两侧,稍用力将鼻涕擤出。还不懂擤鼻的幼儿,可用柔软手帕轻轻揩拭,切勿用太大力,这样就可避免鼻涕流入中耳而导致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