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胎动不安优势独到
2018-12-1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周绮彤
篇一:中医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患,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行为异常,以致造成学习困难为特征。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本病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本病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不足。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平抑肝阳。具体辨证分治如下:
心肾不足
症状: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梦多,或有腰酸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脉细软。
治法方药:补益心肾,孔圣枕中丹加减。
肾虚肝亢
症状: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注意力不集中,并可有五心烦热,盗汗升火,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细弦。
治法方药: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加减。
心脾不足
症状: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乏华,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脉虚弱。
治法方药:养心健脾,益气安神。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除了药物治疗外,对患儿的学习应予以耐心训练与帮助,不责骂或体罚。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同时还要保证患儿营养,补充蛋白质、水果及新鲜蔬菜。
篇二:中医药治疗胎动不安优势独到
今年39岁的李女士,体质虚弱,常年卧床,15年前曾怀孕50天,之后行人流术。术后调养不当,经常头晕,腰酸,疲劳,自用肾气丸等药。在之后十几年中,李某先后怀孕5次,都在3个月左右无任何缘故而发生自然流产。2007年3月,李女士停经47天,尿妊娠试验阳性,经友人及家人的劝说后动了保胎之念,于是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延华教授处求治。经过两个半月的诊治,李女士接受B超检查,结果提示:宫内见胎动,胎心良好,韩教授嘱其再服汤药10剂,而后用保胎丸,每日3次,每次1丸,连服1个月。2008年1月20日李某通过剖腹产,产下一男婴,母子平安。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治疗胎动不安、滑胎等方面优势独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对妇科名家韩百灵教授的保胎经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韩老的带领下,该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结合现代诊疗手段,从病因病机方面入手探求有效中药治疗。
据韩延华教授介绍,胎动不安、滑胎是妊娠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造成此病的原因大抵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不足,男女双方经血亏少,两精虽能相合,胎虽能成而不能实。二是源于母体,因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婚后堕胎、小产屡伤肾气、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而发生屡孕屡堕。韩教授说,造成滑胎的原因很多,但总其大要,肾虚是产生滑胎的主要原因,目前这也是国内中医界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在治疗上,韩教授提出“补肾填精”为防治滑胎之根本大法。这一认识也正符合古人提出的“预培其损”的理论,即在孕前补脾肾、调冲任。
李某属婚后数堕胎者,屡孕屡堕使肾气大伤,阴血大亏。胎儿居于母体全赖气以载之,血以荫之,气阴两伤,胎无所生则堕矣。韩延华教授针对李某的个体情况,初诊时,虽以肾虚为本,但见阴虚血热为急,热既可煎烁津液,又可扰动血室伤及胎元,故以清虚热为先,兼以补肾固冲安胎。采用以下方药:熟地、生地、白芍、枸杞子、何首乌、阿胶、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狗脊、续断、龟板,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中银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热凉血,退热除蒸。《本草正义》载:银柴胡“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二地、白芍、枸杞子、何首乌滋阴补血,以调冲任。《本草经疏》云: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阿胶、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以补血养血敛阴为主;续断、狗脊以补肝肾、强腰膝、固冲安胎为要。全方配伍得当,药到病除。
篇三: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案
王某,男,9岁。2010年6月1日初诊。患者躁动伴睡眠惊恐3年余。家长于3年前发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躁动不安,右侧面颊肌肉抽搐,不自主做挤眉弄眼动作,手中持物玩耍不停(包括刀、针等锐器),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儿童多动症”,予中西药物治疗,服祛风解痉(含乌梢蛇、全蝎等)中药数剂疗效不明显。刻下症见:坐立不安,手足躁动不停,乏力,走数百米即疲倦不支,休息后缓解,脾气急躁;头目不清,平素经常流大量鼻血,晨起口苦,口干欲饮冷,刷牙恶心,咽干,胸闷憋气明显,时常叹息;胃纳差,入睡困难,早醒,噩梦,每晚有人陪伴后方能安然入睡;手足心奇热,冬天睡觉脚亦不覆被;大便略干,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左脉弦滑,右脉少力。西医诊断:儿童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断:痉证、不寐。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肝火扰心,心神不宁,气津亏虚。治法:和解少阳,清解阳明,清肝泻心,益气生津。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生石膏,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制半夏10克,党参15克,生姜3厚片,红枣5枚(切开),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桂枝5克,茯苓30克,生大黄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10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患者做心电图、脑电图检查。
6月6日二诊:药后电话复诊,患者躁动减少明显,能安静看电视或学习1小时,右侧面颊肌肉抽搐未作;惊惧噩梦消失,自行入睡;胸闷憋气、乏力、口苦、口干饮冷消失,刷牙不恶心;纳增,体力增,大便畅;新增咽部堵塞感。拟上方去大黄,加厚朴6克、苏叶10克,并嘱患儿家长若大便稀则生石膏减至15克,若口干渴、便秘则生石膏加至45克,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
患者共服用汤药20余剂,诸症大减,鼻衄未作,小动作基本消失,注意力集中,可安静看书2小时;停药后面颊肌肉抽搐发作1次,持续半小时后消失。后嘱咐患者每周服2剂中药以巩固疗效,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按:患者一侧面颊肌肉抽搐为少阳经循行部位,其不适主诉均为典型少阳经柴胡药证;躁动不安,睡眠噩梦惊惧,为龙骨、牡蛎药证;容易大量流鼻血,口干欲饮冷,手足心奇热为石膏药证;乏力明显,脉搏少力,可能与少阳阳明火热耗气伤阴有关,为党参药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患者阳明热盛证明显,但舌质不红,舌苔不黄,可能提示舌红苔黄并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以及石膏药证的必见指征。□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