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怎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2017-11-16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祝海云
一、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1.宜吃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 食物;2.宜吃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质地柔软的对胃黏膜无损伤性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鸡腿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具有很好的辅助的营养神经的作用,同时还俺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有辅助的降低血糖的作用。200g与青菜同炒食用。
酸枣。含有丰富的果酸,对血糖的降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给,还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100g直接食用。
山楂。还有丰富的柠檬酸以及果酸,对改善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00g直接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吃高糖的食物;2.忌吃高淀粉的食物;3.忌吃油炸的生硬的不易消化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红糖水。含有大量的精炼蔗糖,可增加血糖的水平,从而造成血糖水平增高,加重原有的高血糖症状。50g与大枣同炖食用。
红薯。含有丰富的果糖以及淀粉,在肠道内可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可增加腹胀、腹痛的症状,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宜吃新鲜的青菜以及芹菜。
油饼。属于油炸性的食物,质地比较干燥,不容易消化吸收,不利于本病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应该避免食用。宜吃蒸煮型的面食。
二、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一、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
相关症状: 食管反流症状 恶心 烧心 腹胀
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MMC的异常除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肠排空异常,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诊断
随着人们胃肠动力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目前胃轻瘫的诊断较为准确,多以胃肠道功能性检查为依据。
三、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发病原因
1.胃肠运动的生理学
胃的运动功能有三:储存食物;研磨搅拌食物使之成为细颗粒并与胃液充分混合;以最适宜于小肠消化吸收的速度缓慢地、小量地把食糜向小肠排入。
胃壁的平滑肌有纵行、环行和斜行三层,以环行肌最厚,收缩也最有力,在胃的各部分中胃窦部环行肌最发达,收缩活动也最活跃。因此,胃窦的运动功能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
胃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胃的蠕动。胃的紧张性收缩在已排空了的胃表现尤为明显,可使胃腔内具有一定压力,维持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梯度,有助于消化间期胃液的排空;胃的蠕动可分为消化期的胃排空运动和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食物进入胃后约5min,胃排空运动即开始,蠕动波由贲门开始,以3次/min的频率传播向胃窦,再至幽门。通常一个蠕动波可将1~3ml细小颗粒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直径大于1mm的颗粒常常不能通过幽门。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发生于胃排空之后,呈现为一种规律性的周期性的一组强烈的收缩活动,这种收缩活动一般起源于胃窦或十二指肠,向离口方向传播,可传播到近端结肠。收缩活动的频率在胃窦部为3次/min,在十二指肠部为11次/min。收缩活动的传导速度约2~5cm/min。MMC一般餐后4~6h才能发生,以后每隔2h左右发生1次,每次MMC发生时常常伴随胃液、胆汁和胰液大量分泌以及一些胃肠激素(如胃动素)的分泌高峰。MMC的发生过程分为3期,Ⅰ期为静息期,约占周期的50%,Ⅱ期呈现间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40%,Ⅲ期为一组连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10%。进餐可终止MMC。关于MMC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提示与自主神经系统、胃肠激素的周期性释放(尤其是胃动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过程有关。MMC的功能是将消化间期的胃内容物(如咽下的唾液、胃黏液、胃黏膜的脱落物、食物残渣以及未被消化的固体食物)排入小肠,并促进小肠的排空。在正常情况下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约3~8h。MMC的异常可引起消化间期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滞留、小肠排空延迟和细菌在小肠和上消化道过度繁殖。
2.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
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缓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而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的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较少。北京同仁医院通过对51例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功能的研究,发现约70%的糖尿患者存在消化间期胃肠运动障碍。这些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MMC Ⅲ期缺失,其中以胃窦Ⅲ期缺失最为明显,而代之以Ⅱ期持续时间延长,以及胃窦部收缩力减弱。除了胃排空和MMC异常外,糖尿病患者胃电活动也存在明显的异常。胃体部和心脏一样也存在具有起搏功能的组织,它能产生自发的节律性电活动,即慢波电位。正常慢波电位的频率是3次/min。糖尿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胃动过速(超过4~5次/min,并持续1min以上)、胃动过缓(低于2次/min,并持续1min以上)或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胃动过速与胃动过*替出现)。
尽管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但较少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胃肠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肾脏、外周神经、眼底病变等)缺乏明显的一致关系,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出现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出现。
四、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治疗方法
1.原发病的治疗
血糖水平的高低与胃排空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积极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样可部分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胃排空延迟。
2.饮食治疗
进食以少量多餐为好,低脂饮食能减轻患者胃轻瘫的症状。应避免进食不消化蔬菜,以预防形成植物胃石。
3.药物治疗
使用胃动力药物必须定时,应在餐前半小时左右服药,使其血药浓度在进食时已达高峰。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为中枢、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有增强胃动力和止吐的作用,能加快胃排空速度。但长期应用时易出现耐药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可能与受体下调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耗竭有关。其锥体外系症状的副作用使该药长期应用受到限制。
为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副作用较少。
是新一代全胃肠促动力药,直接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肌间神经丛末梢的5-HT4受体,促进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胃壁平滑肌的烟碱受体而增加胃窦收缩力,改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协调性,主动增强胃动力,并可使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恢复正常。此药基本无副作用,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无药物耐受性,可长期用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对胃酸的成分及分泌量无直接作用,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最佳药物。
是由小肠上段黏膜合成分泌的多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静脉注射生理剂量胃动素可加速胃排空,其半衰期很短,难用于临床。为胃动素受体激动药,其所致胃动力改变并不伴有血浆胃动素峰值的出现。但红霉素长期应用易导致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