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大全
2017-07-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赵含玉
一、秋季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受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
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要戒烟之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检测。
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秋冬季进补的习惯,但是这个时候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5、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秋冬时节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二、心脑血管病紧急自救有办法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心绞痛
这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心绞痛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见效。
急性心肌梗塞
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具有濒死感,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
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多提示心力衰竭,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另外,打120急救电话时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①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②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中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③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是在有醒目标志处。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疗法则
1、少食酸。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如长期食用酸性食物,会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及乳酸含量升高,从而加速血管的老化。因此,鱼、肉、蛋等酸性食物要少吃,肥肉、奶油、甜食及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更要少吃。最好多进食粗粮、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2、少摄盐。食盐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无形中增加了血管壁的压力,长期处于张力过大状态下的血管会加速老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做到清淡饮食。
3、多喝水。每天最少喝4杯水。
4、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专家研究认为,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硬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注意多吃柑橘、枣、花椰菜、红辣椒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5、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可补肾填精,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多吃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6、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果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补充叶酸对降低冠心病和中风发病率有重要作用。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橘等。
7、多食鱼。因为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的功能。
8、多摄入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摄食此类食物有助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少量的水杨酸抗凝物质。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
四、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四大诱因
危险诱因之一 久坐
炎热的天气与猝死有怎样的关联?夏季出汗多,如不注意补水,很容易引起血液黏稠以及血管收缩和冠脉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源性猝死。另外,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们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兴奋,也会使血液黏稠,促使冠状动脉痉挛。
高血压者血液粘稠容易凝固,一旦凝固阻塞血管,猝死的危险就陡增。“高血脂的高发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有关系,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能控制的危险因素就是久坐。” 久坐会导致双脚部深静脉血液凝固,一旦形成血凝块4分钟内就可致人于死地。据了解,40%的职业人士是静息办公,而占70%的职业人士更是早已习惯于静息的生活方式。
危险诱因之二 运动
心脏猝死包括安静型和运动型两种,其中高于过半的猝死是安静型,即由于突发冠心病和肺栓塞而导致的。除了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外,突然的过量运动也是发生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平时很少锻炼的人,一口气跑了几十公里,在这种超负荷运动中,不堪重负的心脏循环系统突增所需的血液量和氧气,但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跑步者心脏就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跳骤停和脑血流中断。
此外,情绪不稳定、心理紧张也是重要的诱因,一些疾病隐患或者长期不锻炼的人,在参与运动的量或强度掌握不当时,极易发生危险。据专门从事此项研究的国家体科所徐昕介绍,运动猝死发生最多的是30岁以下者,其中,又以15-20岁年龄段更为集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非运动员的运动猝死发生率高于运动员,多出现于学校体育达标测验中、单位职工运动会上、业余比赛中。
危险诱因之三 疲劳
现代生活中的艰辛磨难,人情世故的烦扰,长期超负荷工作……当过重的身体、心理压力导致的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步入病态。有调查显示,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办公室人群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工作者,广告业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都是容易出现疲劳猝死的职业。
超时工作者,特别是“工作狂”;家族中有早亡病例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者;长时间睡眠不足者;自我期望高且容易紧张者;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者。如果你已经出现“将军肚”,早秃、脱发现象,记忆力减退,易怒,烦躁悲观,无法集中精力,睡觉时间越来越短,经常头疼、耳鸣、目眩却检查未果等状况时就要小心了,具有上述3项者,已经过劳了,6项以上者,已经被“疲劳综合征”盯上了。
危险诱因之四 用药不当
除了上述三大诱因外,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猝死的一个因素。国际心血管疾病权威、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指出,拖延治疗时间和擅自用药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忌讳的,但这却也是办公族中最为常见的。那么,哪些药物使用不当会造成猝死呢?据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红霉素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并认为是安全的抗生素,但如果人们将其和治疗传染病及高血压等病症的一些常用药物一起使用,便会大大增加导致心跳骤停的危险性。此外,在使用氯丙嗪类、奎尼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时也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