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儿低烧是怎么回事 小儿低烧如何应对

2017-07-19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邬尔岚

一、导致小儿低烧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发低烧,在医学上是指孩子的腋下体温在37.5~38°C之间。当然,如果孩子的体温比平常要高,即使体温没有达到37.5°C,你可能总会有些担心。其实,如果孩子真的是由于生病而发烧的,多半同时会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如果宝宝没有明显不适,体温略有升高很可能是正常的。通常来说,孩子体温升高的原因包括:

  1. 自身体质原因:孩子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C以内都算正常。

  2. 天气原因:和夏季高热天气相关,孩子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孩子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3. 饮食因素:孩子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4. 感染性低热:孩子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5. 感染后低热:孩子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6. 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孩子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7. 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孩子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二、小儿低烧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的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建议给孩子吃退烧药,因为小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在低于38℃用退烧药后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于36℃)现象。

  在孩子发低烧的时候,你可以多给孩子喝水,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每次20毫升左右。同时,你还要注意寻找引起低热的原因,对症治疗,孩子的体温自然就会恢复。

  同时,你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用温水给孩子擦洗颈部、腋窝、肘窝、大腿根等有大血管的部位,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宜。注意不要用酒精。如果是冬季,或者房间里凉,给孩子擦洗后还要注意保暖。

  如果孩子发低烧的时间超过1周,你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医生应该会根据孩子的症状,选择取血、拍片、B超等检查方式。如果孩子持续低烧的时间超过2周,医生可能还会给孩子做更深入的检查。

  孩子由于生病而发低烧的时候,大多会没有力气,不想吃东西,所以,你除了积极配合医生外,还要更关注孩子的日常饮食,多增加食物的花样,尽量注意食物软烂,保证孩子的营养。奶、肉类(可以吃鸡、鱼等)、蔬菜(绿色叶菜要增加)等都要吃,同时控制零食。此外,还要保证孩子每天的饮水量,检验孩子喝够水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小便的颜色是否清亮。

  另外,如果孩子是由于感染原因而发低烧,医生经过诊断给开了抗生素来治疗,你要给孩子使用一个疗程(通常3~5天或体温正常2天以后)。如果中途停药再用,会影响疗效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也可能使病情反复。

三、孩子发低烧不急着吃药

  今日气越来越冷。伴随着温度的降低,儿童的抵抗力也同时跟着下降,加上没有及时开窗通风和周围孩子的交叉感染,生病的孩子骤然增多。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俗语有云:“宝宝十病九烧”。但一般而言,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让孩子体温恢复正常。

  儿科医生却表示,其实发热并不都是坏事,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为了抵御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免疫保护性反应。如果孩子发烧,家长先别着急给孩子吃退烧药,有的药品可能会有副作用。应在体温高于38.5℃时再用药,而且要选择专业安全的小儿退烧药。

  同时建议,如果孩子温度不超过38.5℃,先多给孩子喝水,少量多次,补充体液和能量,帮助排尿,减少衣被的包裹,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和面色,如果孩子精神很好,能吃能玩,可以先观察,随时测体温,用温水擦拭头颈和四肢。

四、孩子长期低烧需循因来调理

  小儿体温若口表在37.5℃-38℃之间长达2周以上,可认为是长期低热。长期低热会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并使消化液减少,消化酶活力减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负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质分解增多。此时,患儿容易出现虚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状况。因此,对小儿长期低热一定要寻根究底,及时调治。一旦小儿出现长期低热,身为家长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

  长期低烧原因各异

  “伤食低热”是指患儿因饮食或乳食过量而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和积滞不化。常表现为低热不退、厌食、呕吐等症状。

  “病后低热”是指小儿在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低热不退。

  “感染性低热”则是指因慢性感染引起的长期低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其次有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暑热症”是指在炎热夏季,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差而出现的低热,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症状。一般来说,随着气温下降,低热可逐渐消退。

  “非感染性低热”是指因内分泌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长期低热。

  中医中药积极调理

  一般来说,对于阴虚内热型低热儿童的调理可选用沙参麦冬粥作为食疗方。选取沙参、麦冬各15克,加水煎汤,去楂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对于讷呆少食、面色萎黄的气血两虚型低热儿童可选用黄芪首乌粥作为食疗方。选取黄芪、首乌各15克,加水煎汁,取汁去渣,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正确对待长期低热

  建议家长在带患儿就诊前应详细记录小儿的体温,一般每4-6小时记录一次体温,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觉时各测一次,并持续记录1周以上。

  此外,家长还应观察小儿低热外伴随的其他症状,如食欲改变,有无乏力、盗汗、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咳嗽、尿频、尿痛、关节疼痛、便秘、神萎等等。要督促低热患儿多注意休息,为其营造安静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低热小儿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饮食以营养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吃油腻食品。以下是不同低热类型的调理方案,供家长参考。

  1、伤食低热

  可用调理脾胃、消称除滞法。常用中药有胡黄连、山楂、槟榔、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白术、山药等。

  2、暑热症

  可用清热养阴消暑法,常用中药有水牛角、芦根、藿香、玄参、地骨皮等。

  3、病后低热

  可用调气补虚、养阴退热法,常用中药有太子参、白术、黄芪、葛根、黄芩、知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