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常见疗法

2016-05-1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孙紫雪

一、腹针疗法能治三叉神经痛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相当可怕的疾病,疼起来想死的心都会有,大部分人因怕痛而丧失食欲,而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又有很多,三叉神经是面部侧面的重要神经,而三叉神经痛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疾病,我的叔叔他就是这个病,疼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干,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看着就非常的疼苦,最近听说腹针疗法能治三叉神经痛吗,不知道管不管用,想要试试。

  1.腹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治疗方法,患者可以试试,但是不一定可以治好,还要看个人的病况,患者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治疗,比如在生活中,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熬夜,要正常的休息。

  腹针疗法能治三叉神经痛吗

  2.在日常生活中,护理好患者,也能早日的缓解病情,在心理上,也要学会做好心理调整,只有心情好了,病情才会得到缓解。是药三分毒,倘若三叉神经痛患者用药不当,不仅不会治病,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发展。

  3.平时吃饭、刷牙、洗脸时动作要轻柔,不能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觉得不会犯病了就停药,要坚持服药,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做到以上几点,病肯定能慢慢的恢复。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幅度的锻炼。平时不吃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暖,出门多出穿衣服,经常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二、腹针疗法的基本技术

  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

  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三、腹针疗法常见疗法

  (一)项痹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颈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部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二)肩凝症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

  5、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三)膝痹病

  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治 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

  5、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四、掌握腹针疗法处方规律

  掌握腹针疗法处方规律是腹针疗法中非常重要的,要掌握好,临床运用腹针必须严格掌握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须掌握针刺的深浅,还必须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

  首先,必须掌握腹针“引气归元”“天地针”“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等穴位组合的组成和运用。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临床运用的基本元素之一,奠定了腹针取穴处方的基础;其次,必须掌握10个“协定”处方的组成和运用。腹针已经*了10个规范化“协定”处方,分别针对腹针疗效较好的“优势病种”。初学者必须严格掌握这些规范化的处方,遵照处方完成相应疾病的治疗;最后,必须掌握薄氏腹针穴位组方的一般规律。

  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之后,必须深入钻研腹针穴位配伍的内在规律,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扩大腹针的治疗范围。腹针取穴组方,遵循“君”“臣”“佐”的原则:“君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最为重要的穴位、主穴;“臣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次级重要的穴位;“佐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起到辅助性作用的穴位。除了穴位的组成,还要特别注意穴位针刺的深度,因为不同深度的针刺针对着不同的疾病。所以,腹针穴位处方还包括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而言,君穴针刺相对较深、佐穴针刺相对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