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食材有哪些 冬季养生指南
2017-08-24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赵忆翠
一、冬季养生7大食材
到了冬季,人们普遍会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些干燥。中医认为,肺与季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宜多食用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 。
据营养学家介绍,适合冬季食用的食品,暖性的肉食有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虾肉等;蔬菜有黄豆、蚕豆、胡萝卜、葱、蒜、韭菜、芥菜、香菜等;水果则有栗子、杏脯、橘子、柚子等。此外,还有红糖、糯米、羊乳、松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么,冬季健康饮食,究竟应该首选哪些食物呢?
第一、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大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的说法。
第二、黄鳝。秋冬食鳝,不但补益力强,而且对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冬季饮食中,如烧鳝段、清炖鳝段、炒鳝丝等,均为保健美食。
第三、栗子。栗子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还有补胃之王的美誉。
第四、红枣。红枣具有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功效,如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炖食,效果更好。
第五、鸡汤。冬天是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其预防办法之一是喝鸡汤。据分析,母鸡脂肪具有增强支气管黏膜分泌和化痰的作用。此外,鸡肉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感冒 鼻塞及治疗咽干、咳嗽等病症也大有裨益。
第六、动物内脏。动物的肝、肾、心等内脏所含的维生素 B2很多。冬天由于气候干燥,不少人嘴唇干裂,易患口角炎,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所致。
第七、海带。海带含碘多,碘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状腺激素有产热效应,具有较好的御寒作用。
二、冬季养生如何进补呢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确实是进补的大好时节,称之为“补冬”。如今的市民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季节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人根据季节特点调整饮食,从只求果腹上升到感受应季美食的鲜美,以及运用当季食材来养生、食补。
不过,进补需要讲究对症下药。养生专家建议,冬季进补在选择食疗及药膳时必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找出体质属性,对症下食。
阳虚体质者,常有畏寒、容易疲劳、易水肿、脸色白、腹泻等状况,适合食用羊肉、核桃、韭菜、十全大补汤。
阴虚体质者,通常喜欢冰饮,常有口渴舌燥、易怒、易便秘,可多吃百合、白木耳、山药、六味地黄丸等食材及药材。
气虚体质者,常表现出气短懒言,精神不振,易出汗,易患感冒等征兆,适合人参鸡、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药补。
血虚体质,面色萎黄,口唇甲色淡,易头昏眼花,眼睛干涩,心悸失眠,头发干燥,手足麻木,适合红枣、桂圆、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药材。
补冬包括药补、食补与食药同补三种。药补主要是通过食用人参、鹿茸、阿胶等药材,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食补则是食用牛肉、羊肉等温性肉类。而食药同补便是结合药补与食补,发挥更好的进补功效。
使用食补或药补来改善体质、增进体力虽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注意的是,选对食材药材才能真正的进补。
在食用温补性肉类和药材的基础上,多吃蔬菜瓜果可达到均衡饮食的效果。此外,结合进行身体锻炼,例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最大限度达到冬季养生保健的效果。
三、季养生滋补粥
古人认为“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小孩子的很多病都是和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的,而早上一碗粥,更是养好宝宝脾胃的关键,今天给奶爸奶妈们介绍几款日常简单的早餐粥:
▎土豆粥 ▎
备料:准备1/3个土豆、2大匙牛奶、1/4个熟蛋黄、适量盐。
做法:
1)先将土豆去皮,炖烂,捣碎并过滤。
2)将土豆与牛奶放入锅中,用文火煮,并且轻轻搅拌
3)粘稠后加盐,接着将蛋黄捣碎放在土豆泥里即可。
▎小米南瓜粥 ▎
备料:小米20克,糯米20克,南瓜30克,带皮板栗30克,红枣10克。
做法:
1)将糯米、小米、红枣洗净待用。
2)南瓜洗净、去皮、切小块。板栗煮熟、去皮,压碎成泥。
3)将淘好的糯米、小米、红枣和南瓜放入锅里,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一小时左右。
4)起锅前放入板栗泥,拌匀即可食用。
▎红薯玉米面 ▎
备料:玉米面80克,红薯一个
做法:
1)生红薯去皮切成块,加水没过红薯块,先煮10分钟;2)小半碗玉米面加水搅成糊;
3)等红薯煮软,把玉米面糊慢慢倒入锅里,边煮边搅拌,锅开了再煮5分钟就行了。
▎陈皮粥 ▎
备料:陈皮2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将陈皮洗干净,切丝,水煎取汁
2)加大米煮成稀粥
四、冬季养生4妙招提升健康应变力
进入立冬节气。随着冷空气降临,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高发。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抵御疾病来袭,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请看专家开出的健康处方。
多“点”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发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
方法: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调“点”神
一入冬就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
方法: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