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如何发现幼儿心理问题 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十个要点

2017-08-26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赵忆翠

一、如何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呢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因而,作为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重视时孩予的心理教育问题。有学者指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大,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很需要得到家民的帮助。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则应学点儿童心理学知识。

  细心观察

  多数情况下,由于心理活动较隐蔽,它不像孩子的外在行为和情绪变化那样容易看出来,它需要细心观察。例如,观察孩子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对刺激的反应最为强烈。几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所占比例分别为:视觉占87%.听觉占7%、嗅觉占3.5%、味觉占1%。可见,目光接触在人际交往巾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辅助作用。平素孩子的眼睛是明亮活泼的,而且说话时无拘无束地和你目光相遇。要是他眼珠暗淡呆滞,而且尽量回避你的日光,这就表明他心事重重。也可以看他说话的情况,孩子平时说话不会吞吞吐吐,如果出观了这种情况,表明他心里有了矛盾。

  深入交谈

  观察不一定令面、准确,还心该有必要的谈话。在谈话中你可以发现孩子的“触痛点”。例如,他不愿谈某门功课的情况,便可以估计到这门功课的学习可能有了问题,这便可能能是他的“触痛点”,这样就可以确定进一‘步谈话的方向。对已经显露出情绪郁结的孩子,为了避免孩子的对立与顾虑,可以先安慰再谈话。

  全面调查

  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心病”多是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这就需要向老师、同学作凋查,通过调查他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弄清了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由于青少年往往比较敏感,因此,在调查时尽量避免让学生产生被跟踪、被监视的感觉。

  综合分析

  通过观察、交谈与调查.可以把得到的材料仔细分析、综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病”所在。大舔分孩子不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其关键在于帮助孩子调节改善心理状态,使孩子尽快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家庭中,与孩子的沟通以谈心为主。为了增加效果,谈心前一定要有所准备,即先把要说的道理想清楚。家长常碰到这种情况,一些道理似乎心里明白,但不一定能有条理地说出来,说得令人信服。因此,有所准备很有必要,然后跟孩子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而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谈话过程中,不要怕孩予反驳,孩子在反驳中能说出更多的心里话,谈话便会更有针对性。有些谈话,如果针对性强,指寻性强,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则未必,这就需要等待。因为谈话后孩子可能要有个思考过程,或者要有个心理恢复过程。要预计到孩子可能有这个过程,应允许孩子有这样一个过程。在等待期间,可以配合其他方法起作用,例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家长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找心理医生,以求行之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如何让孩子走出心理亚健康

  不少研究显示,约15%的儿童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其身体发育和躯体健康方面的问题。无疑,孩子心理成长中的亚健康问题尤其值得父母的关注。

  一是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往往比较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则关注不足。但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少人的心理问题,根源就在于早期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合理而足够的关注。而每一年龄阶段孩子心理需求的合理满足,都是孩子信任感、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健全个性发展的前提。

  二是对孩子持一种适度的期望。

  过度的期望是当今父母养育孩子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在对孩子提出期望之前,父母不妨先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以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作为期望的参照和出发点。父母还要注意到,为了将期望转变为现实,重要的是让孩子把成人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孩子大多有了自己的居室。但是,孩子的心理空间并非因为物质空间的扩大而“水涨船高”。事实上,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自由自在的、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在父母一厢情愿的“围”、“追”、“堵”、“截”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缺乏自律,情绪起伏不定,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

  看来,要让孩子走出心理亚健康,父母要做的方面很多很多……

三、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十个要点

  一、 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 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 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四、儿童常见的6种心理发育问题

  6岁以下孩子常见的神经心理发育问题主要有:

  1、言语发育延迟: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2、口吃: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3、注意障碍:儿童常常不能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日常杂务;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忘事。

  4、多动障碍:儿童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在课堂或其它要求保持座位的场合离开位子;游戏时常常不适当的喧哗;活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观;常常说话过多。

  5、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

  6、孤独症: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

  7、咬指甲: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