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怎么做
2018-10-2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慎乐菱
一、什么是新生儿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宝宝呼吸、心跳骤停是指循环、呼吸功能突然停止,主要表现为宝宝心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突然昏迷或抽搐,并伴有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当发现宝宝的意识正在逐渐消失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再用心肺复苏的方法对宝宝进行急救。
二、心肺复苏怎么做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宝宝仰卧在坚硬平面上,确保移动时要将头部、颈部、肩膀胳膊及背部一并移动。保持呼吸通畅,头侧位,解开衣服,清楚口腔内分泌物和异物,防止误吸入呼吸道。
2.人工呼吸。观察宝宝3-5秒,看他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即用口对口吹气1-2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一只手捏宝宝鼻孔,另一只手扶住下颌,让宝宝头部后仰,上呼吸道得以畅通。其次,先深吸一口气,俯身用口唇包围宝宝的口部,用力缓缓吹起,能看到宝宝上腹部及胸部稍微升起,然后再放开鼻孔。
3.检查脉搏。触摸儿童颈动脉5-10秒,触摸婴儿股动脉或肱动脉5-10秒,判断是否有脉动。若有脉动无呼吸,应每4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15次人工呼吸检查脉搏1次。直至宝宝恢复呼吸或医护人员到场。如果没有脉搏,开始胸部按压。
4.胸外按压。手掌根平放在宝宝胸骨下1/3处,1个月内的宝宝用拇指,手臂伸直,两手交叉按压胸部。压下胸壁约2.5-3.5厘米。每按压胸壁4次,人工呼吸1次。新生宝宝用环抱法,拇指重叠向下按压约2厘米,吹气1次。当20次循环后,检查宝宝的脉搏及呼吸5秒。
若仍无脉搏及呼吸,继续4次压胸1次吹气,每循环20次复检1次,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复苏。坚持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按压有效指标为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如果宝宝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呻吟挣扎,则为成功的征兆。
温馨提醒:
1.对小宝宝进行人工呼吸时不能吹起过猛,以免肺泡破裂。
2.进行胸外压时,手指部位要避免胸部,否则容易造成肋骨骨折、气胸、肝破裂,按压时要有节奏,不可用力过猛。
3.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新生儿——胸骨体下1/3(单人——双指位于乳头连线中点下;双人拇指置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儿童——胸骨下1/2(中指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成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三、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为心脏疾病引起,80%病人由于心电功能异常,20%病人为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也可因循环衰竭或通气障碍引起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心肺骤停)。不论心或肺何者先行衰竭,两者通常密切相关。心电功能异常为心脏猝死的最常见机制,VF为来院前心脏猝死主要的心律(占70%)。
VF时,心室肌整体的协同收缩能力丧失,使有效心排量立即终止,导致循环停止。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VF而心脏骤停,但54%幸存者在随访中无提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酶的变化,VF亦能由下列原因引起: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加重(原发性VF),低电压触电(110~220伏2~3秒),电解质紊乱(特别是K和Ca),淡水中近乎溺死引起的溶血,深低温(<28℃),以及心室肌由于缺氧和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茶碱,肾上腺素)致敏引起交感过度刺激。
持续性VT为心脏骤停相对少见的病因,但从复苏的效果和存活率的角度是最好的,所属疾患包括冠状动脉病,心肌病,低钾血症和洋地黄中毒,尖端扭转型VT(参见第205节)为有QT延长的一种独特的VT,发生于使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或吩塞嗪类药物的病人以及低血钾或低血镁的病人。
四、心脏骤停检查诊断及预防
心脏骤停预防保健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及时地评估左心室的功能非常重要。和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脏骤停检查诊断:
一、检查:
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诊断要点: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5、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②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分钟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