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川崎病的主要症状 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2018-10-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芷卉

一、儿童川崎病的症状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为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 持续高热是急性期的特点。典型的发热通常起病急,热度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如没有及时治疗,高热可持续1~2周,有时可达3~4周。另一方面,如果及时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发热常在1~2天内缓解。

  主要症状 持续高热是急性期的特点。典型的发热通常起病急,热度高达39℃以上,呈弛张热。如没有及时治疗,高热可持续1~2周,有时可达3~4周。另一方面,如果及时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发热常在1~2天内缓解。

  在发热24~48h后常出现双侧结膜充血。球结膜充血较睑结膜多见,尤其多见于结膜周围。一般没有分泌物。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前葡萄膜炎。口咽部的改变也见于热起后24~48h。最初是口唇泛红,几天后出现肿胀,皲裂及出血。

  最典型的是舌乳头增生,即草莓舌。口腔及咽部明显充血,但不伴有溃疡和分泌物。通常在起病后3~5天出现手掌及足底发红,双手足硬肿。热起后10~20天手足硬肿与泛红趋于消退,进入亚急性期,指趾末端开始脱皮,进而累及整个手掌与足底。

  川崎病起病后1~2个月,在指甲上可出现横沟(Beau线)。皮疹即使在同一病人也可有许多类型,可同时在四肢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侧端,一般无显著特点。最常见的是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和多型性红疹也较多见。腹股沟的皮疹和脱皮时有发生。以上这些均发生于急性期,较指甲端脱皮发生早。

二、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临床多表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急性期明确诊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在病程10天内(多主张7天内)及时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使用原则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方案,建议本病急性期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静滴;而日本川崎病研究组则认为丙种球蛋白静滴适应证为冠状动脉瘤高危患者,多采用原田计分法:①白细胞数>12×109。②血小板计数<350×109。③C-反应蛋白强阳性(>4.0mg/dl)。④红细胞压积<0.35。⑤血浆白蛋白<35g/l。⑥年龄≤12个月。⑦性别,男性。

三、治疗川崎病中医有妙招

  1、对于病发急骤

  持续高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口渴喜饮,无汗,咳嗽,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面部、躯干部初见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的症状。则需疏风清热,透邪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2克,薄荷7克,牛蒡子、玄参、青黛、芦根各12克,生甘草7克。手足掌潮红者,加生地、黄芩;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川贝母、羊乳根,热势较高者,加生石膏。

  2.对于壮热不退

  昼轻夜重,烦躁不宁,或嗜睡,肌肤斑疹,咽红目赤,唇干赤裂(口腔黏膜充血,双眼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关节肿痛,手足硬肿脱皮,舌红绛,状如杨梅,苔薄,脉数有力的症状。则需清气凉营,解毒护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丹皮、玄参、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各6~12克,生石膏12—16克,淡竹叶7克.仍有表证者,加重金银花、连翘的用量,阴液已耗,加鲜石斛、麦冬、天花粉等,兼有腑实证者,用生大黄通下。此外,此阶段还可选用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

  3.对于低热留恋

  咽干口燥,唇焦干裂,指趾端脱皮,或潮戏脱屑,纳食不香,舌红少津,脉细数的症状。则需清涤余热,养阴生津。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12克,淡竹叶7克,炒栀子、北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鲜芦根各12克,生甘草7克;或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4.对于身热已退

  倦怠乏力,动则易汗,口渴喜饮,或心悸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弱或不整的症状。则需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味:太子参(或党参)、五味子、麦冬、生黄芪、炒白术、生山药、石斛、生稻芽各6-12克。纳呆者,加山楂肉,口腔溃疡者,用锡类散吹口或涂拭。

四、川崎病的护理措施

  患儿由于发热、口腔粘膜充血糜烂而影响食欲,甚至不肯进食。我们了解患儿平时的饮食习惯以及特别喜爱的食品,将其烹调成美味可口、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低盐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宜温凉,不会自己进食的患儿请家长给予耐心喂食。

  尚在哺乳期的患儿,则要求其母亲多进营养丰富的食品,特别要增加每天所进的液体量(肉汤、鸡汤、鱼汤等),以求增加奶量和提高奶的质量。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食欲多有改善,此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机体迅速康复。

  体温患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后测体温4次/d,直到体温正常后改为2次/d。由于该病反复高热不退,患儿家属易急噪、焦虑、情绪不稳定,应耐心劝说解释。出现高热时不应自己给患儿服退热药,应向医生报告。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多饮温开水,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莫丁舒、普菲特达到降温目的。

  保持空气清新,室温20~22℃,湿度50%~60%,每日通风卧床休息,多喂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处理降温,T>39℃时头部冰敷,畏寒肢体寒冷者温水擦浴,保暖,避免受凉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采取药物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