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睑裂综合症怎么治疗 术后要注意什么
2018-06-0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潘书蕾
一、小睑裂综合症怎么治疗
本病只有手术治疗,一般需分次手术,分别矫正睑裂短小、内眦间距过宽和上睑下垂。
手术方法
1. 轻度睑裂短小:内眦成形,内眦赘皮矫正。
2. 睑裂过于短小:内眦成形联合外眦开大成形。
3. 上睑下垂矫正:一般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都是重度上睑下垂,所以通常利用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
手术时机:一方面要考虑提上睑肌自身发育,一方面要防止形成弱视,因此手术宜选择在3~5岁以后、学龄前进行。分次手术者两次手术间隔应在半年以上。
手术适应症:参照上睑下垂手术适应症,如合并眼球上转肌麻痹,患儿闭目时眼球不能上转(Bell现象不存在)时,术后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手术应特别慎重。另外由于内、外眦开大术皮肤瘢痕较多,已知为瘢痕体质者选择手术要慎重。
二、小睑裂综合症的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的手术方式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观,睑裂开大程度有限,开大区缺乏眼睑睫毛,合并小眼球时术后眼睑与眼球贴附不良,术后易出现下睑泪点外移以及眦角手术瘢痕明显等等。上睑下垂复发的情况与先天性上睑下垂相同,而手术量受睑裂短小的影响,很难过矫,也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原因之一。但是一般还是能够获得明显的外观改善。
小儿术后护理及定期门诊随访需要家长的配合。门诊随访在手术近期每1~2周复诊,主要观察有无感染和暴露性角膜炎迹象发生。此外眼睑内翻倒睫、结膜脱垂也会造成眼表损害。1~3月后眼睑运动能力和闭目情况会明显改善,可以酌情延长复诊时间,至睡觉时不暴露角膜为止,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复诊。
合并弱视的儿童,还要继续门诊随访,治疗弱视。
注意事项
1.术后1~2周在洗澡或洗头时避让眼部,不宜游泳,避免感染。
2.术后7~10天拆除皮肤缝线。
3.术后遵医嘱滴抗菌素眼药预防感染。睡眠时如果角膜暴露,需要涂眼药膏保护角膜避免干燥。
4,手术近期注意观察患儿瞬目情况,如果瞬目明显减少,要时时提醒患儿做闭目、瞬目或转动眼球的动作。
三、小睑裂综合症的诊断
在诊断上主要依患者外观上的临床表征,并配合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眼睑缝隙(宽度及高度)的测量、视力及眼球折射检查,以及斜视与眼球活动度等评估,以进行诊断。
而第一型女性患者需接受生殖系统的理学检查(如:骨盆腔超音波,以评估子宫及卵巢的发育情形),及相关内分泌数值(如:雌性素、黄体素等)的检测,以评估其生殖功能。
部分患者可经分子生物技术,以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微小片段缺失的检查,找到突变基因或与疾病相关的染色体变异;
在基因检测上,约有70%的患者可经基因序列分析(Sequence analysis),检测出FOXL2的基因突变。
在染色体微小片段缺失的检测上,约有10%的的患者可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找到微小片段的缺失。
此外,5%的患者可借卫星区域及核甘酸多形性分析(Microsatellite and SNP analysis),发现特定的基因外重组(Extragenic rearrangements)所致的突变;但这部分的检测仍为研究阶段,仅作为临床诊断上的参考。
四、小睑裂综合症的表现
外观表现双侧完全性重度上睑下垂,倒向性内眦赘皮,睑裂长度一般<20mm(正常长25~30,宽7~12),内眦间距明显增宽,鼻背低平。有些合并存在小眼球、眼球震颤、眼睑内外翻、斜视等,如果形成对瞳孔过多遮盖,可以影响视觉发育,表现视力低常。
由于本病的特征性面容,一般诊断明确。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有家族遗传性的特征。
Ⅰ型:普通型:由父亲传代,女性患有不孕症,外显完全,为100%。
Ⅱ型:父母亲传代机会相等,不完全外显,外显率约为96.5%
在遗传的变异上,约有半数(50%)的患者为无家族史的偶发案例,主要为第三对染色体长臂23(3q23)位置上的FOXL2(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2)基因突变所导致。此外,相关研究发现,3q23染色体位置上的微小片段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 microdeletion/ submicroscopic deletion),及3q2位置上平衡型转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 involving band 3q2)的染色体变异,也都与此疾病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