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会变大吗 新生儿脐疝的原因
2018-06-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王雅绿
一、宝宝的脐疝会越来越大吗
宝宝的脐疝出生后会慢慢消失,如果宝宝的脐疝越来越大,这可能是没护理好。
脐疝宝宝6个月以内可以自愈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到一岁脐疝还是没有消失,并且有变大的迹象,就应该马上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很多新生儿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肚脐是宝宝身体的关键部位,出现脐疝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幼儿腹壁肌肉未发育好,脐环没有完全闭锁,这里又是整个腹壁最薄弱的部位,当遇到腹腔内的压力不断增大时,肠管就会从脐环突出,从而形成我们看到的脐疝。
在妈妈眼里,宝宝肚脐那里圆圆的凸出那么高,看起来很恐怖,担心是不是宝宝出了什么大问题,其实大多数的脐疝宝宝一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不适,随着新生儿的成长,腹壁肌肉的发育,脐疝也会自然的消失。
二、小儿脐疝是什么引起的
新生儿脐疝病因1
脐带内有血管,在生下后血管应该闭锁,如果在血管尚未闭锁封合时,肠管及/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会形成脐疝。
新生儿脐疝病因2
婴儿时期的腹部肌肉(尤其是处于脐旁两侧象两扇门一样的腹直肌)发育还不成熟,力量比较弱,无力阻止肠管肠系膜的疝入。新生儿断脐时,脐带中的脐静脉、脐动脉切断结扎,以后纤维化并与脐孔部皮肤组织相愈合,在腹部中央脐环处形成一个薄弱区。
新生儿脐疝病因3
小儿啼哭时,在疝囊表面,可感到冲力感及张力感。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亦不易发生嵌顿或致肠梗阻。同时两侧腹直肌及其前后鞘在脐部尚未闭合,脐孔附近组织较薄弱,故易形成脐疝。另外各种促使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过多啼哭、排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脏器由此部位向外突出而成脐疝。 腹部中央以脐为中心突出一疝囊,呈圆形或卵圆形包块,大小不等。疝囊直径多在1cm左右,偶有较大者可超过3~4cm,皮肤颜色正常。啼哭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腹压越高则疝囊越膨出。安静时则还纳入腹腔、包块消夫。若以指端压迫疝囊容易还纳,并可听到气过水声。
三、宝宝脐疝怎么办最好
婴幼儿和成人的脐疝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对于婴幼儿脐疝,无论脐环大小,如无特殊情况,早期均应该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原因为:
(1)非手术治疗避免了患儿经受手术之痛苦;
(2)患儿年龄较小,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不易护理且患儿家属不易接受;
(3)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没有闭锁的脐环迟至2岁时,随着发育腹壁增强,多能自愈。观察至2岁后,如仍未愈合,再考虑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长期保守治疗不愈伴有症状者;
(2)嵌顿或有疝内容物坏死者;
(3)年龄>2岁;
(4)疝环口直径>2.5cm者;
(5)伴有局部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成人脐疝的疝门组织坚韧且边缘比较锐,多无自愈的可能,因而易转变成为难复性疝或发生嵌顿,也有疝外覆盖组织较薄而自行破溃的可能,故一般应该在消除腹压增高因素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疝环通常较小,周围瘢痕组织较坚韧,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四、宝宝脐疝的外在症状
宝宝出现脐疝的原因是由于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所以啼哭情况下,腹腔内压力增高,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除了与脐部腹肌发育不完全有关,肠胀气(婴儿肠绞痛)是导致脐疝的主要诱发因素。宝宝哭闹或者肠绞痛不舒服憋气、使劲儿时,迫使胀气肠道向外突出形成脐疝。症状有:
1. 婴儿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有些如枣般大小,也有大如核桃的,质软,在肿物的下半可见到脐痕。
2. 用手指压迫,肿块很容易回纳,而且还能听到肚子里有声响,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3. 宝宝睡觉或者安静时,肿物消失,哭闹或者使劲儿时肿物增大。
4. 用手回纳肿物后可触及疝环,疝环直径多小于2.0cm。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