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厌食中医调理方法 孩子厌食是怎么回事

2018-09-26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孙雅山

一、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①宿食停滞、脾胃不和:主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吐有残食、味酸臭。便溏不消化,乳儿有奶瓣,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或有腹痛,烦躁好哭,夜眠不实。苔淡黄腻,脉滑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方剂:保和丸加减。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砂仁、茯苓。烦躁不安、夜眠不实:加钩藤、珍珠母。便干:改焦四仙。便秘:加熟军。

  ②脾被湿困、运化失调:主证:多见于大孩,近期曾患过暑湿感冒,面色萎黄,身困乏力,口腻乏味,不渴,或有便溏。苔白腻满布,脉濡缓。

  治则:健脾燥湿、调中和胃。

  方剂:三仁汤加减。常用药:杏仁、生薏仁、白蔻、陈皮、滑石、茯苓、焦三仙、砂仁、藿香。

  ③先天不足、元气虚弱:主证:婴儿早产,生后哭声微弱,气息低微,肌肤松软无力,面色黄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砂仁、炒谷麦芽。

  ④积滞日久、阴液耗损:主证: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饮、两颊发红,手足心热,烦急好哭,夜眠不实,盗汗。舌红少苔或有剥脱(地图舌),脉细滑。

  治则: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常用药:生地、元参、花粉、石斛、陈皮、砂仁、茯苓、鸡内金。烦躁不安、夜眠不实:加钩藤、珍珠母。

二、引发小儿厌食的原因是什么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其中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目前受到重视。

  2.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应用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恶心与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微量元素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食物过敏

  有部分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表现为进食后胃肠不适、烦躁胸闷、甚至有的儿童见到相似食物颜色、形状、味道相近的非过敏性食物也会拒食。

三、小儿厌食要怎样鉴别诊断

  1.年龄

  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由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的家庭,小儿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喜欢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厌食症。

  2.食欲不振的程度

  如果是轻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

  3.有无症状出现

  若患儿有轻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泼、愉快,多属正常情况。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痛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4.微量元素缺乏

  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查,可以帮助找到是因为哪种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厌食症,也有助于判断。

四、小儿厌食要如何预防

  1.规律饮食

  少吃零食,少饮高热量饮料,定时进食。

  2.平衡膳食

  合理选择食谱,做到粗细调剂,荤、素菜搭配,让孩子吃杂、吃全;讲究花式品种,纠正孩子不爱吃面食,“爱荤不爱素”或“爱素不爱荤”的偏食习惯;鱼要去刺,肉要去骨,菜要切碎煮烂,纤维较粗的要切成小丁、小丝、小块,以适应孩子消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多进食含微量元素(锌、铁、铜、碘等)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花生、油菜等食物。

  3.创造一个安静愉快的进食环境

  用膳要有固定的地方,有适合孩子的餐具、桌椅,让孩子自己坐着吃饭;大人不要谈论与就餐无关的事,更不能让孩子东跑西跑,边吃边玩,分散了吃饭的注意力;父母决不能在孩子吃饭时训斥孩子。有事尽量放到饭后处理,如果非要解决不可,也务必和蔼耐心,切忌粗暴简单而破坏良好气氛。

  4.适应新环境、养成新习惯

  当孩子突然改变环境和生话习惯时,家长应帮助其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