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 宝宝注射疫苗的不良反应

2018-09-2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伍听兰

一、婴幼儿疫苗接种的时间表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种类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具体疫苗接种时间为:

  1、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针(也可用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2、二类疫苗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二、预防接种有什么目的呢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个体和群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

  但要达到上述目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包括:

  1、要有优质高效的疫苗,这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

  2、科学正确地使用疫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掌握传染病流行规律及进行疫情和免疫监测,把握疫苗正确使用的时机、对象和地域范围;熟悉疫苗的性能和贮运条件及使用方法,使疫苗成功地接种到人体,保持人群髙接种率和髙免疫成功率。

  3、严格的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科学管理,使绝大多数地区在群体中持续保持高接种率。对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除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外,也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传染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直至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人类在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通过接种痘苗,全球于20世纪70年代末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伟大胜利,是预防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预防接种为人类建立的丰功伟绩。在消灭天花的启示下,我国的计划免疫和全球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进而消灭麻疹的目标奋进。

  然而还应看到差距和不足,现有疫苗可供预防的传染病不过25种,约占人类已知传染病的5%,许多传染病的预防制剂有待开发。况且现有疫苗的预防效果也有局限性,如对一些虫媒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制还要靠杀虫、灭鼠和控制动物传染源;对于肠道传染病还要靠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只靠接种疫苗难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这些传染病。

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疫苗

  1、当孩子患有皮炎、牛皮癣、严重湿疹以及化脓性皮肤病时,也不宜进行预防 注射,需等病情稳定好转后再补种。

  2、孩子患有肝炎、结核、严重心脏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预防注射 。因为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体质往往较差,对接种疫苗引起的轻度反应也承受不住 。他们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额外的负担,故接种后往往会发生较重反应。另外,接 种疫苗后肝脏的解毒、肾脏的排泄等功能都要加强,影响有病器官的康复。

  3、患肾炎的孩子服用激素期间或病愈停药后三年之内均不宜注射疫苗。

  4、传染病流行期间,接触了病人的孩子,不宜马上接种疫苗,必须观察病情后 ,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处于恢复期的儿童 应缓期接种防疫针。

  5、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良不全等及血脑屏障作用差,也不宜 接种疫苗。

  6、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这些儿童 由于制造免疫力的原料缺乏或形成免疫力的器官功能不好,不能产生免疫力或反应 严重,故不宜接种。

  7、过敏体质的孩子、患有哮喘、荨麻疹或接种疫苗有过敏史的孩子,不宜打预 防针。因为疫苗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体质 过敏的儿童来讲,由于其敏感性极高,也会发生过敏反应,给儿童带来危害。

  8、患有白血病、恶性肿瘤者,不宜接种。

  9、严重腹泻或痢疾时,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因 为腹泻时会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从而使疫苗失去作用。另外,腹泻如为病毒感 染所致,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力。

  10、不宜接种疫苗的儿童有时会遇到意外必须接种,如被狂犬咬伤者必须接种 狂犬疫苗,这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和密切观察下方可接种。

四、宝宝接种疫苗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①异常反应:一般少见,主要是晕厥,多发生在空腹、精神紧张状态中进行注射者。此时应让小儿立即平卧,保持安静,可以给热开水或者热糖水喝,一般不需使用药物,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在3~5分钟内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抢救治疗。

  ②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红肿在2.5cm以下者为弱反应,2.6cm~5cm者为中等反应,≥5.1cm者属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对后者应进行热敷。

  ③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接种疫苗后8~24小时体温37.1℃~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38.6℃为强反应。此外,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无需做特殊处理。中等以上的反应是极少的,全身反应严重者,可以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