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五个月的宝宝吃什么辅食 五个月宝宝的护理

2018-08-21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周醉波

一、5个月的宝宝适合吃什么辅食

  【胡萝卜汁】

  材料:胡萝卜50克。

  做法:

  1、将胡萝卜洗净切丁放入锅内,倒入水,旺火煮约20分钟;

  2、用纱布过滤胡萝卜残渣,在滤出的汤内加入少量砂糖,用勺子搅匀;

  3、将胡萝卜汁倒入奶瓶内,晾温,即可喂食。

  小贴士:胡萝卜汤富含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口感微甜,很适合刚进入辅食期的宝宝。

  【蛋黄泥】

  材料:鸡蛋一个。

  做法:

  1、将鸡蛋洗净煮熟,剥壳去蛋白;

  2、将蛋黄用勺子压成泥,加入开水后调成糊状即可喂食。

  小贴士:蛋黄含铁高,可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而蛋白最好先不要添加,一方面鸡蛋蛋白比较容易引起宝宝血液过敏,另一方面鸡蛋蛋白也不易被宝宝吸收,建议1岁后再添加蛋白。

  【奶酪菜花泥】

  材料:胡萝卜1小块、菜花1小朵、牛奶1勺、清汤3勺、奶酪1块。

  做法:

  1、将胡萝卜、菜花煮烂后碾成泥;

  2、向胡萝卜泥和菜花泥中加入牛奶、清汤后煮开;

  3、再向其中加入奶酪后煮开。

二、5个月宝宝的身高体重标准

  5个月宝宝相对于刚出生来说,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从体重上来看,5个月的男宝宝应该在5.3~9.2千克左右,5个月女宝宝则在5.0~8.4千克左右。从身长来看,5个月的女宝宝在58.9~69.3厘米,男宝宝则在60.5~71.3厘米。如果你的宝宝在这样的范围之内的话,那么成长指标是正常且健康的。除了从体重身长来看,还需要从宝宝的动作姿态进行衡量。一般而言,5个月的宝宝开始会发音,比“啊”“一”等这类简单的音,也就是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妈妈们可以逐渐训练宝宝发音甚至是叫“妈妈”“爸爸”这类较为简单的音节了。在自我控制上也有一定的进步,比如手眼逐渐协调,靠着能坐稳。

  5个月宝宝发育指标主要就是这些。妈妈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没有达标,建议可以找医生进行检查,只要身体各项指标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必担心,有些宝宝发育教慢也是属于正常的。

三、5个月宝宝的喂养重点

  1.喂养要点:五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吃辅食,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还必须依赖于母乳或奶粉,妈妈们也要给宝宝补充蛋黄、鱼泥、瘦肉等含钙量多的食物。

  2.添加辅食要点:婴儿米粉、米糊、果汁、蛋黄、菜泥、肉末、豆腐、面条、水果泥等都可以成为五个月宝宝辅食的备选项,在辅食添加时要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从稀到稠,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

  3.辅食粥:宝宝长到5—6个月,乳牙逐渐萌出,消化酶逐渐增多,消化器官的功能也逐渐增强,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此时都应逐步添加婴儿粥了。

  4.喂蛋黄:蛋黄中含有维生素B2,能预防口腔炎、口角炎,还含有母乳和牛奶中不足的铁质。蛋黄中丰富的磷脂,还能使宝宝的大脑发育得更好。妈妈可以为宝宝制作好吃的蛋黄辅食。将鸡蛋煮熟、剥壳,取出蛋黄,研磨成粉。开始时每天喂一只蛋黄的1/8,以后逐渐增加到1/4、1/2,直至整个蛋黄。蛋黄粉可用开水调和,在两次喂奶中间给宝宝吃;也可直接调入米粉。6个月左右可改食蛋黄粥;7、8个月时可吃蒸蛋(包括蛋清)了。注意:6个月内婴儿不宜喂蛋清。6个月内的婴儿消化道粘膜屏障发育尚不完全,而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容易透过肠壁粘膜进入血液,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湿疹和荨麻疹等。

四、5个月宝宝常见疾病和预防

  1.婴儿摇晃症候群

  症状:当大人或外力施予部当激烈摇晃,或是将婴幼儿背在大人背上,却疏忽给予他们颈部支撑,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永久性的脑部伤害,产生许多后遗症,造成无法抹灭的遗憾。

  治疗:抱着宝宝时,家长都应以手掌支撑住宝宝的颈部。若使用背带,应选择适合月龄并要有支撑颈部的功能的背带,避免头部少了支撑力而摇晃。

  预防:在宝宝的颈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时候务必以手掌托住其颈部,并且避免做反复在空中抛接等的危险动作。

  2.婴儿贫血

  症状: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有黑点等。

  治疗:补充含铁食物,加铁的婴儿配方奶粉、含铁的米片或含铁的维生素滴剂等。

  预防: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且吸收率高的辅食。

  3.宝宝上火

  症状:大便干、小便黄、口舌生疮、睡不香、眼屎增多、有口气等。

  治疗:要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补充宝宝体内所需的水分,同时也是在清理肠道,排除废物等。

  预防:合理添加辅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保持合适温度和湿度、保证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