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发烧降温小妙招 宝宝发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018-09-06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彭幻波

一、宝宝发烧时的4种物理降温法

  1、多喝水

  多给孩子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适合于所有发热的宝宝。输液之所以被大多数家长认为效果好,和静脉 补充体液有很大关系。一些孩子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这个时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可以选择各种果汁饮料,当然最好的还是白开水。

  2、温水擦身

  用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对于高热或者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温度太低孩子不容易接受。

  3、酒精擦浴

  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建议采用。

  4、降低环境温度

  孩子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环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根据季节不同),有利于体温缓 慢下降。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孩子发热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战,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在 上升期,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二、宝宝发烧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送往医院治疗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虽然发烧本身并无危险(除非41℃以上),但也需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方式使孩子的体温降至正常,缓解因发热而引起的不舒服感觉及避免惊厥。

  3、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孩子发高烧,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4、观察孩子面色。孩子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5、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有颅脑病变的可能,应去医院。

  6、查看皮肤有无出疹,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7、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

  8、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9、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三、导致宝宝的发烧的原因

  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长期发热(发热≥2周):

  1、呼吸系统感染 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 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 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 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四、宝宝发烧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发热程度分级(腋表):

  (1)低热 37.5~38.0℃;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0.0℃;

  (4)超高热 40℃以上。

  2.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以下四种:

  (1)短期发热 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2)长期发热 发热时间≥2周,有些可无明显症状、体征;

  (3)原因不明发热(FUO) 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4)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3.发热的常见热型:

       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发生变化,同时热型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受到影响。

  (1)稽留热 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很小,一般不超过0.6℃;

  (2)弛张热 发热体温波动上下2~3℃,但未降到正常;

  (3)间歇热 发热回到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热;

  (4)双峰热 24小时内发热有两次高峰;

  (5)复发性或再发性发热 发热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数日,发作期间1至数日体温正常;

  (6)不规则热 热型无一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