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出汗怎么办,脚出汗怎么办
2016-06-2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谷雪
一、脚出汗的原因
手脚出汗量正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但如果手脚出汗过多,那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手脚多汗又称“手脚多汗症”或者“手足多汗症”。 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还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而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
有些人的足部汗腺比较丰富,特别爱出汗,这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的是支配足部汗腺的神经过于丰富和敏感,支配汗腺的神经分布在皮肤上的交感神经,每当行走或跑步、甚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便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汗腺也随之大量分泌汗液。还有的则是因为穿的胶鞋不透气,分泌的汗水不能及时蒸发散失才造成的
二、脚出汗吃什么好
1、口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等);
2、保持手足清洁干燥;
3、外用药物治疗:如用5%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溶液)外搽,每天2次;或用1%甲醛溶液、0.5%醋酸铅溶液、5%*溶液或5%鞣酸溶液浸泡,每次约10分钟,每天1次。可起到收敛汗腺的作用。尽管此法副作用较小,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更别说根治;
4、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能专门治疗汗脚,但由于手术部位在腰部的原因,其难度很大,副损伤也多,故很少用。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也能治疗汗脚,只是疗效没有手部多汗那么神奇;
5、中医及偏方:
①鲜白萝卜600克(切片 ),*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40分钟 ,去渣取汁 ,待温度适宜 ,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洗2次。治80例,一般经3-5天治疗,即可显效。
②每天用热水浸泡手足5-10分钟,可在热水中放一些盐,效果更好,但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免发生烫伤。
③煅龙骨30克,枯矾10克,共研为末,每次先洗完手脚后,用药末擦手脚掌。每天1-2次。
④枯矾10克,苦参30克,花椒6克 ,水煎外洗,每天 1次 ,每剂可连用3天。或将上药直接用250毫升醋浸泡半天后,再加入500毫升,温热后浸泡手足,可连用3天。
三、脚出汗怎么办
选用透气的鞋垫 比如丝瓜络鞋垫等等,并经常更换。只有鞋垫透气了,脚的“呼吸”才会通畅,脚底出汗症状会慢慢减轻。
选择合适的鞋子 如果脚出汗多,除了选择透气的鞋垫外,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尽量避免穿运动鞋、旅游鞋、厚皮鞋等不透气的鞋子,而且鞋子要合脚,不能太紧了。最好选择网状的布鞋或凉鞋之类的,只要脚底充分透气了,脚汗会慢慢消退。
选择合适的袜子 并要经常清洗更换。脚底易出汗的人最好穿纯棉的、透气好的袜子,这种袜子吸汗性强,穿着也舒服。注意每天要及时更换清洗袜子,还要在太阳下暴晒杀菌。穿的袜子不能太紧,宽松一些比较好。
经常用醋加热水泡脚 这是治疗脚底出汗比较好的方法,醋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并能舒筋活血,经常用醋洗脚有利于杀灭脚底的脚癣等细菌。如果持之以恒能很好的减轻脚底出汗。用米醋(无色)比较好,只有坚持泡脚,还能有效的去除脚臭。
保持平稳的情绪 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大喜大悲,就很容易加重脚底出汗。反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能帮助减轻脚底出汗的症状。
经常擦拭脚底 如果脚底实在出汗很多,可以准备一块方巾专门擦脚底。尽量保持脚底干燥,再加上上述的治疗方法,相信你的脚底出汗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
四、脚出汗的药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