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脑膜炎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婴儿脑膜炎应及时治疗

2016-08-0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韩谷秋

一、脑膜炎症状

  1、结核性脑膜炎

  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好哭;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

  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嗜睡,还可出现抽搐,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患儿死亡。

  2、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异常。

  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细菌易进入大脑神经系统。一般为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败血症,细菌进入大脑所致。部分由于中耳炎、头部外伤后感染,细菌直接进入脑膜所致。

  儿童时期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小儿常诉剧烈头痛,精神差,乏力,食欲减退,呕吐频繁。

  起病时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语杂乱,不能正确辨别方向,抽风,昏迷。病情严重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出现抽风及昏迷。

  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小儿颈部僵硬,头向后仰,背部僵硬,小儿整个身体向背后弯曲似“弓”样,医学上称角弓反张。小儿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部分小儿皮肤有出血点。

  较小的患儿由于囟门还没有闭合,骨缝可以裂开,所以症状出现晚,会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症状,以后出现嗜睡、烦躁、易受惊吓、尖声哭叫、眼球固定,有时用手打头,摇头,往往到出现惊厥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由于病变可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以出现颅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及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二、脑膜炎预防方法有哪些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四)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三、脑膜炎也会传染吗

  一些细菌性脑膜炎是有传染性的。细菌常通过呼吸道和鼻咽部分泌物(如通过咳嗽、接吻等)传播。幸运的是,没有哪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流感或sars那么强的传染性,一般性接触或仅仅吸入了脑膜炎患者呼吸过的空气是不会被传染的。但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有时通过和脑膜炎患者密切或长时间接触是会被传染上细菌的。

  流脑是主要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因其在体外生存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接触的机会极少。脑膜炎双球菌一般寄生在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粘膜内。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喷射出大量带菌的飞沫,污染空气,健康人一旦吸入,在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由呼吸道进入血液,而后达到颅内,引起脑膜炎发生炎症性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与患者同一房间工作的,托儿所内的,或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比如接吻)的人群,被认为是易感染的高危群体。

四、婴儿脑膜炎影响其少年期行为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婴儿脑膜炎幸存者在少年期易出现行为问题。

  脑膜炎的症状包括严重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和颈部强直,发病者绝大多数为儿童,死亡率达10%。脑膜炎分为无合并症和有合并症两类,有合并症指伴发高热、惊厥或复发感染。

  伦敦一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985-1987年间不足1岁患脑膜炎的婴儿进行调查,共739人(现在13岁),以606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他们对情绪问题、行为、多动及类似问题和社会技能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脑膜炎幸存者在疾病愈后一年中出现行为问题的危险是对照组的2倍。46%的婴儿期患有合并症脑膜炎儿童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有行为问题,对照组仅为21%;而老师对此的评估比例分别为37%和23%。无合并症脑膜炎患儿痊愈后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父母和老师对该组的评估比例分别为38%和33%。该研究表明,脑膜炎对孩子具有远期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脑膜炎患儿痊愈并不代表一切无忧,应对其进行随访,必要时需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治疗或进行在校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