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预防丙肝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2016-08-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友绿
一、慢性丙肝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一、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丙肝患者的肝脏受到损伤,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肝脏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能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胀腹泻的症状。
二、肝区疼痛。由于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不停的复制,导致肝细胞受损严重,引起肝脏发生炎症,肝脾肿大,从而牵扯和刺激肝包膜,致使丙肝患者出现肝区疼痛的症状。
三、代谢异常症状。当肝脏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就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糖类等微量元素代谢异常,从而使患者出现口舌炎症、皮肤干燥等症状。
四、肝掌和蜘蛛痣。肝脏具有灭活雌激素的能力,当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雌激素的代谢,从而导致雌激素在人体内滞留,而雌激素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的症状。
五、黄疸症状。当丙肝患者的肝脏异常时,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致使胆红素在人体内堆积,导致人体中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出现我们所谓的黄疸症状。一般黄疸越重,表明病情越严重。
二、预防丙肝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1、传播途径
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2、高危人群
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使用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接受过输血,做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丙肝患者共享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都是丙肝的易感因素。
3、预防及注意事项
凡接受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或者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称为丙肝高危人群。
三、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
丙肝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病毒性肝炎无显着区别,所以诊断丙肝除了进行肝功能检查以外,主要依靠病毒学指标。丙肝病毒学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现分述如下:
(1)抗-HCV。即丙肝抗体,不是中和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是目前诊断丙肝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肝的方法;而且一次检查阴性,也不能直接作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肝感染。
(2)HCV-RNA。即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肝抗体出现早,故是丙肝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四、丙肝患者有哪几种保健方法
第一,取缔非法采供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不能乱输血。需要输血者应采用正规血液中心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尽量减少输血,可输可不输的血,尽量不输。国外资料表明,输志愿供血者的血,丙肝发病率为5%-13%,而接受职业供血者的血,丙肝发病率高达25%-51%。
第二,继续强制推行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做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筛查,必须是阴性者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定要保证没有丙肝病毒的存在,不可将血液当补品随意输入,也不可输入献血者刚抽出的鲜血。
第三,夫妻如果计划要小宝宝时,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肝病毒标准物检查。如在母亲进入围产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婴儿出生后2-6个月,要检查两次HCV-RNA。
第四,每个输血后的病人,要定期查肝功和抗-HBC。发现肝大、肝脏脂肪病变后,要查抗-HBC。因为丙肝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病后即使到了肝硬化程度也可以出现肝大、脂肪肝,这往往会误导经验不足的医生按脂肪肝进行处理,而不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第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扎耳朵眼、纹身、纹眉、纹眼线。如果家庭成员或同事中有人得了丙肝,不要紧张。只要不共用牙刷、牙杯、牙签、剃须刀等卫生用具,完全可以预防。托儿和餐饮业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消毒食具、用具,幼儿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如果丙肝病毒感染者出血,应该用消毒剂擦干净,不要污染他人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