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怎么会有湿疹呢 诱发婴儿湿疹的因素
2016-08-2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新波
一、诱发婴儿湿疹的因素
1、遗传过敏体质
遗传的过敏体质是婴幼儿发生湿疹的主要内在原因。
2、日常饮食成为过敏原
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等食物中的异种蛋白成分,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保鲜剂,饮料等可作为过敏原而引起湿疹。
3、生活环境因素刺激
不光是食物,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气候变化、室内温度过高、衣着被褥过暖、过度湿热或寒冷、以及用肥皂热水洗浴过勤,也可刺激发病。
4、新生婴儿营养不周所致
有些婴儿,尤其在新生儿期,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致新生儿皮脂增多,发生脂溢性湿疹。过度营养的肥胖儿,往往会因食欲旺盛、食量过大,而造成吐奶、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使病情加重。
5、其它常见原因
另外周围环境中的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或毛织品、甚至出牙、种痘及预防接种等都可引发或加重过敏症状。
二、婴儿湿疹的症状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三、婴儿湿疹的饮食保健
1、多喝“清凉饮”。别忘了大量喝水和一些营养汤羹汁饮,一则补充水分,将毒素统统地送进消化系统中去,利于毒素的排出;二则增加营养,恢复体力。可给予胡萝卜柠檬奶昔,既补充营养又增加热量,促进康复。具有同样作用的汤羹还有菊花胡萝卜汤、山楂乌梅羹、绿豆粥、百合粥、萝卜粥、青衣饮、葡提汁、樱桃汁、蓝莓汁、山楂汁、草莓汁、西瓜汁、梨汁、猕猴桃汁、萝卜汁、荸荠汁等。
2、多吃“泄毒瓜”。首先当属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并内含奎宁的苦瓜了,它对治疗热毒,痱子,湿疹等症有奇效。湿疹患者可以每天坚持吃凉拌苦瓜丝(苦瓜切丝,放入味精、食盐,拌匀即可),也可鲜榨苦瓜汁(苦瓜洗净去瓤,入打碎机中并放蜂蜜、橄榄油,榨成汁即可)。还可以吃四瓜沙拉(将哈密瓜、西瓜、黄瓜、白兰瓜去皮切块,浇入蜂蜜、益生菌酸奶,搅拌均匀即可)。
3、多进“解毒食”。在湿疹发作期间,宜进食清热解毒的食品:如绿豆、赤小豆、绿豆芽、百合、菊花、黄瓜、番茄、冬瓜、丝瓜、苦瓜、荸荠、马蹄、茭白、芦笋、冬笋、鲜藕、红白萝卜、苘蒿、小白菜、荠菜、芹菜、生梨、雪梨、猕猴桃、葡萄、提子、樱桃、草莓等。
四、婴儿湿疹的护理方法
1、密切注意宝宝的消化状态
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牛奶、鸡蛋、鱼和虾等食物过敏。母亲应避免进食这类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应注意饮食,得忌口,少吃牛奶、鲫鱼汤、鲜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葱、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
牛奶喂养:如是牛奶喂养引起的异性蛋白过敏所致的湿疹,可以在牛奶里少放些糖,把奶多煮一会儿,使蛋白质变性;另外可以适当增加奶糕、豆粉等辅食,减少牛奶量,宝宝湿疹就会减轻。
2、尽量寻找并避开过敏原
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可用金银花煲水洗,然后擦婴儿润肤霜。如身体、四肢湿疹较重时,暂时不要盆浴,洗后要立即涂药。
3、环境和衣物的调节
应避免太阳直晒,室温也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被不可太厚,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避免毛线衣等接触皮肤,因为那样会刺激皮肤,加重湿疹。
4、其他注意事项
对脂溢型湿疹千万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经常涂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渐软化,然后用梳子轻轻地梳理掉。湿疹发病期间不要作卡介苗或其他预防接种,避免与单纯疱疹的宝宝接触,以免发生疱疹性湿疹。待湿疹好转才能接种。